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不让须眉(2/4)

作者:九州月下
道:“崔家妹子能入上党,倒也是因祸得福,公度贤弟只是怕惹得你思忆往事难过而已。”

崔鸢随意地点点头:“跟上吧,等到了邺城,便可以乘船顺着漳河北上,直抵幽州。”

这次她升任渤海郡守,可以说是渤海公对她这两年兢兢业业做事最大的奖赏,让她整个人的心情快乐得和鸟一样,相比之下,赴任徒中带的两个拖油瓶就有点败兴了。

卫璪是河东卫家的嫡子,在洛阳失陷后,被北方援军抢救了回来,因为战乱南北阻隔,希望能和她一起去渤海郡,然后再乘船出海,南下建邺,这样虽然绕了一大圈,但胜在安稳。

至于刘群就非常讨厌了,他一心想给侄子和她来做媒。

崔鸢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挥鞭的速度顿时更快了。

突然间,她看到远方官道上,有一条树枝横斜挡路,而树枝之间,有一根麻绳惹隐若现。

绊马索!

处理过壶关周围劫匪县令一眼就认了出来。

下一秒,她伸手拿起弓袋,刹那间搭弓挽箭,对着旁边的灌木丛就是一箭。

没有射到人,但就再她发下一箭时,灌木丛里的人就惊慌地窜起,往旁边躲,动静甚大。

崔鸢勒马,稍微一等,后边的数十护卫就已经冲上来。

……

一番单方面的征伐后,经过战场锤炼的百战之师把这些盗匪打得主动投降。

崔鸢一边批评邺城周围居然有盗匪,一边审问这些和庶民农夫无异的人从来哪,干什么。

这些盗匪哪里见这种局面,很快说出他们是附近的佣耕,最近邺城的大人准备征讨石贼,说北方的女人不愿意给饷,所以又征了一次口赋,他们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才铤而走险,打劫下路上的商人。

“邺城的大人啊……”崔鸢拖长语调,似嘲讽,又似感慨地看了一眼刘群,“想来就是我那位大表叔,行北中郎将、兖州刺史刘演大人了吧?”

渤海公专注治下州郡,对其它地盘表现得毫无兴趣,但并州的刺史刘琨却不是如此,他虽然依靠着渤海公,但却非常努力地想平定中原,所以把自己的侄儿刘演派来邺城,领兖州刺史,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晋也派了个叫郗鉴的来当兖州刺史,两人各占了一个郡,开始治理收拢流民。

人家郗鉴治下虽然因为战乱闹饥荒,但民心甚稳,不但不逃,而且投奔的人越来越多,两年就已经有了数万人,而刘演治下,却是大量的逃向旁边的郡县,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刘群神色略失落,和卫璪感慨了一番民生多艰,就将此事揭过。

一行人很快入了邺城。

邺城在八王之乱被几次攻占,焚烧,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城墙上的烟火焦痕,城中百姓稀少,一派荒凉之景,甚至比不过自己治下的壶关。

崔鸢去了邺城的三台宫,这里有着铜雀台,高有十丈,乃是皇家行宫,按制刘演是不能住进去的,但这里早就被乱兵烧毁,三台也只是一个高台,利于防守,如今也没人管这些小事了。

她想着,刘演在邺城这里,兖州怕是了有麻烦了。

兖州是赵魏旧地,从战国时,就是繁华之地,东汉治河后,黄河下游暂无水患,千里沃土,商贸发达,名士无数,北接幽冀,南连徐豫,西接关中,东接青州,是中原腹地,战略要冲。

但就因为此,这里早就乱成了一团,东边有流民军盘踞,东南边有石勒,南边有郗鉴,西边有刘演。

崔鸢做为刘家的姻亲,在这里路过,怎么都要拜访一下长辈,这也非常讨厌,因为她辈份太小了,又年轻,虽然在北方学习了非常多的知识,但在这些亲戚眼里,她就是渤海公任人唯亲的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