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你当则天(2/3)

作者:九州月下
肝娘会来她这里挖墙角,希望徐策不要轻易为美色所动,看好她们的基本盘,有事及时通知她云云。

徐策当然答应,让肖妃放心,他一定会好好完成任务。

肖妃其实有点不放心,但时间紧迫,在带着徐策去见了陶侃,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便匆忙北上了。

徐策则继续按她设定好的计划,开垦田地。

无所谓,工具人的生活嘛,他早已习惯。

-

北方,定襄郡

这里是西晋最北方的边郡之一,绝大部分土地,都在长城之外。

七年前,肖晓晓从上党来到这里,开始推广定植牧草、开垦矿石、发展贸易,从而极大地改变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望甚至不输给的鲜卑单于拓跋猗卢。

而随着代郡—居庸—蓟县这条贸易线路的繁华,为了贸易的方便,拓跋猗卢将自己草原王帐从九原郡东迁五百里,来到盛乐,差不多是从黄河“几”字的左上角,迁移到右上。

这样的迁移,让他的王帐,与蓟县的直线距离仅仅六百里,快马两天可至——当然,在这短短的距离里,有幽燕山脉与长城阻隔,想直接打过来不太可能。

但今年有所不同。

从去岁冬日,草原的雪水便不多,而到了今年四月,草原上都有滴水未降。

原本定植的牧草纷纷枯死,只能依靠以前的青储勉强过活,牛羊也因为吃不到足够的草料而接连死亡。

才过好日子没几日的牧民们不得不推出牛车,离开修筑的房屋,带着泪水,痛苦地重新逐水草而居。

可是普通草场的牧草,是提供不了紫花苜蓿那么巨大的产量的。

于是为了争夺草场,各个部族原本的和谐面纱被飞快撕破,无数部族为了争夺不多的草场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这其实才是草原的常态,可已失去比未拥有更残忍,已经过上过文明日子的草原牧民们,很多都想去前去南方,过上先前那平安稳定,幸福安宁的日子。

为此,拓跋猗卢以草原日渐荒芜为由,要求渤海公将紧临草原的代郡做为他的封地,让他的牧民们迁移到长城以内的区域来——他的理由是,因为降雨减少,代地大部分田地都已经退化成草场,正好给他们做为迁移之地。

但这个要求被魏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代郡拥有太行山北路的三条径道,只要越过径道,整个幽冀都无险可守,更不要说代郡本身还有数万户半牧半耕的普通百姓,草原人过去了,当地百姓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魏瑾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用粮食换取草原的大量牛羊,牧民只保留少量的牛犊羊羔做种,等到旱情缓解,再重新养育牲口,当然,草原想要来兖豫二州打工也是可以的,但不能成建制进入,需要接受北方安排的工作。

而这个提议被拓跋猗卢愤怒地拒绝,他以书信质问渤海公,谈起当年是他们拓跋鲜卑第一个支持她,甚至借出兵力为她抵挡最初的四方窥探,如今他们部族遭遇天灾,您就是这样回报当年的支持么?

魏瑾的回信是私情与家国终是有别,正是记得当年的相助,所以这些年对草原始终优容,困难只是暂时的,你不要急,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总能过去,钱粮可给,至于说要地的事情,你还是不要提了,提了伤感情。

拓跋猗卢试探之后,发现渤海公并没有一点松口的意思,于是开始了第二波试探,他悄悄让几个部族搬迁到代地长城附近,驱逐了周围的汉民。

边地的汉民凶悍起来,一点不比草原人差,仅仅过了的数日,便自发聚集,去夺回自己的坞堡土地,一时间,两个小规模的冲突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魏瑾立刻让人加强了边关的戒备,并且严厉斥责了拓跋猗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