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8章 让蜀郡百姓也赚几个亿(2/3)

作者:浙东匹夫
八十人力。两千部大水车,就是十五万农妇的劳力。

按照目前的旧式劳作,缫丝、织锦的工作量,大约是一三开,也就是农户要出产锦缎,四分之一的时间缫丝,四分之三的时间织锦。十五万缫女大约可以供给四十几万织女。实际上这些水车还要分出几成碾米、锻造,总产能还会低一些。要彻底消化这些水车的产能,未来大约要造七八万台宽幅弩梭织机。

如今蜀郡、犍为、广汉总人口三百万,蜀郡占一百四十万,壮年男丁在籍五十余万,女子也差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算,我们充其量只能提升相当于蜀郡蜀锦原产能的一倍,还达不到两倍——

除非我们再兴修更多都江堰一样的水利,但那个回收投资的周期就更慢了,那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修水利的投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回得了本,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合适场地,这都不是大战在即的时候能考虑的。”

李素这番话,账算得非常精,把诸葛兄弟都听得叹服不已,暗忖李伯雅不愧是天下善算之人。

诸葛亮算数比哥哥好,他也不由顺着李素的思路往下探讨:“水利工程回本太慢了,秦国当年修都江堰,花了两代人才回本、后续才是净赚,四五十年后让秦的国力足以统一六国。

郑国渠,那也是韩国人一开始的阴谋,派郑国去秦国修水利“敝其国力”,让秦国人一代人之内没有国力灭韩,而且郑国渠也确实做到了,让韩二十年后才亡。征西将军最多五年就要北伐,这些还是等天下太平再来做吧。”

李素闻言,对诸葛亮投去微微赞许的鼓励。

如果是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这个三国乱世要在蜀中种田苟上三十年以上再北伐,那李素会考虑狂修水利、祭出地图编辑器的。但现在只是为了北伐准备的“五年计划”,这些只能靠边站。

最多稍微搞一点特别迫切的、可以同时利用水能、还能改善航运、灌溉条件,三方面都有收益的,那回本周期可能缩短到十年以内。如果不是上述三方都有重大利益,就别想了。

琢磨明白这个道理后,他也用切磋探讨的语气提醒诸葛亮,算是言传身教:“阿亮,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对水能、灌溉、航运三全其美的水利设施整改,还是可以稍微弄一下的。我看了蜀郡境内,以及与犍为接壤的几个县,南安(乐山)就有必要整治一下。

南安是岷江与沫水(大渡河)交汇之处,如今因沫水汇入过于湍急,船不能行,船到此处都要人力卸货、陆运十几里,到下游再重新换船装船,这个耗费太大了。未来成都周边物产更为丰富,顺岷江外运的物资都要经过南安。

如果再修一个比都江堰规模略小数倍的水利、拦水控水,把妨害航运的湍流改造成可控的水能,如此三方获益,最多七八年也就回本了。到时候,我估计那边能承载相当于都江堰这边三成的水能作坊。”

李素说的那个地方,就是后世造乐山大佛、需要整治航运的店。之前赵云从南侧迂回攻击蜀郡,在南安可是没少被那边的航运条件恶劣给恶心到,所以跟李素提了好多次,连李素都记住了。

诸葛亮看了看地图:“可南安在犍为郡啊,都深入犍为一百多里了,您可是蜀郡太守。”

诸葛瑾一开始插不上话,听了弟弟这么“正直不知变通”的反驳,才不由笑道:“对伯雅兄而言,官职重要么?只要他想管,征西将军哪儿都会让他管的,巴不得他多做事呢。”

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

这一番规划算下来,结论就是:在“五年计划”之内,只能把蜀郡的锦、铁工业产能翻到目前的两倍;七八年之后,才能最终大成,达到现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