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5章 旱地行舟的后勤奇迹(2/4)

作者:浙东匹夫
的郭汜轻骑兵劫粮纵火,也能成功守住。所以把车子造得坚固加厚、厢板也加高。

但我在此数月,跟伯起切磋,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西凉骑兵比幽州骑兵更加马匹高大、也更爱以长枪冲刺,不比幽州轻骑喜欢跟子龙、公孙瓒那样迂回骑射。郭汜的战法,更近似于不畏损失顶着几波箭雨,然后冲到近前冲刺砍杀。这些车厢再坚固,挡挡骑射的流矢还好,别的没什么大用。”

李素静静等关羽发表完意见,这才笑着说:“云长,你也有误判的时候。你以为我这车如此高、重,只是为了防御骑射箭雨、战时才有用?其实哪怕没有遇敌,纯粹就为了运输,这车也比你说的轻车划算得多——我且问你,现在一头牛牵引的轻车能拉多少石?两头牛的呢?”

关羽捻须算了两三秒,就凭经验回答:“一牛轻车拉十五石到二十石,两牛车至少是四十石。”

李素得意揭开谜底:“我这车别看重,四牛拉车,也能载重一百石!日行六十里!如果改成六马拉车,载重不变,能日行八十里!我刚到沓中的时候就做过实验了。”

之所以这种车如此笨重,依然能运载那么多货物(大约一万五到一万七汉斤,折合四吨),单位牲畜拉货量提升两三成,显然是因为四轮车比两轮车节约一点畜力,车子本身就能停稳,不用对牛马的肩背形成负重压力,牛马只要向前用力就行了。

这没什么好多讲的,李素直接上实验,让车子拉了一万七千汉斤的货,用四头牛拖着跑,关羽看到了实打实的效果,稍微一琢磨,对四轮的省力效果心中也大致有了概念。

四轮的劣势只是转向不好,李素也没给这车弄转向机构,所以益州那种山区州肯定是没法用的,但西凉是一马平川的大戈壁,本来就一个方向走几百里不用怎么转向,这个劣势也无所谓。

关羽缓了一会儿,诚恳的说:“四轮确实省力,不过你还没说为什么要装前厢板妨碍装卸货呢。木板再薄一点,更节约畜力和运能。咱要精益求精,不能比两轮车好两三成就满足了。”

李素得意一笑,也不解释,先用折扇指挥徐庶:“元直,让士卒们把车推到水池里。”

李素在临洮城里的这处校场上,还真有一个水池,刚才关羽来的时候路过,看到就觉得微微奇怪,但也没多想,以为李素是蓄水饮马的。

但此刻,当他看到徐庶直接把车子“哗”地沿着斜坡缓缓推下水,车子上本来是满载试验状态,装了一万多汉斤货呢,入水之后居然晃荡了以下轻松浮住了,满载状态下车厢板侧面还高出水面大半尺呢。

毫无疑问,李素敢装一万七千汉斤的货,而且全车自重两千多斤,那他肯定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给车子留两万多汉斤的储备浮力。

车子长六米宽一米三高大约一米,可不得有七到八立方米的理论排水量么,而两万汉斤才五吨,还有两三吨浮力余量呢。

木板那么厚,除了打仗时遮蔽弩箭,也是怕运货途中过河,底板抗压不够漏水渗水。

车正前方宁可牺牲装卸货的方便性,也非得挡起来,也是为了围起足够的浮力空间。

车头车尾的底板要往上翘,也是为了降低水陆两用时排水的阻力。

事实上,美国西部片里的重型船型大篷车,也是有这个优点的,可以轻易穿过水网。历史上这车在1820年代就很流行了。而美国的修运河狂潮是在1820年代后期,到整个1830年代、1840年代早期发生的,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后,美国才把五大湖区与东海岸十三州彻底用运河网连成一片。

这种重型防水大篷车,就是在运河网还未修成之前,大展身手,因为它可以水陆两用,可以在两条河之间陆运走一段,从匹茨堡翻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后,从东海岸水网切换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