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3章 请沮监军出战!(3/4)

作者:浙东匹夫
四万算是总的战略预备队,哪边有风险就往哪边堵口。

袁绍也不好逼得曹操自己守家的兵一个都不留吧?

小老弟自己把自己安排完了,简直比刘邦对楚怀王都尽心,不用本初兄费心了。

因为准备工作很充分,使者的行动倒也顺利。

说句难听的:曹操也没骗袁绍不是?南线李素援军大盛,至少有十五万精兵在猛攻周瑜、曹操,这又不是假的。

连事实证据,都是充分站在曹操这一边的。

而且还有一点,当司马朗第一次到邺城,找门路递战报时,才发现原来周瑜已经假借孙权的名义,提前两天就把相关的南线情报和求援信送到袁绍这儿了。

可见,周瑜比曹操更加不慎重,周瑜完全不用考虑袁绍的利益、不考虑袁绍有没有可能被坑。他就是竭尽一切可能催促诱骗一切可以跟刘备打的力量,尽快使出全力。

跟周瑜的急不可耐相比,曹操简直就成了“对本初兄的利益非常负责,做了尽职的风险调查后,才敢开口”的道德楷模、推心置腹的好兄弟。

本来曹操也是来怂恿袁绍的,跟周瑜一对比,曹操倒像是来当和事佬、居中说公道话的了。

从六月初六到初十,整整五天时间,袁绍得到了各种渠道的信息饱和轰炸。

第一天,周瑜的人来的时候,他也就觉得最多只有两成可信,问身边的谋士,除了一贯喜欢标新立异的田丰之外,其他谋士都劝他不能信这套说法。

第三天,曹操的使者来的时候,袁绍就觉得这事儿可采信度有个五五开了,纠结得进退两难。他身边的谋士里面,也有审配之类的人,从公允的定量推算来看,觉得北线的刘备兵力应该是有点空虚了。

第五天,当许攸前前后后收了曹操数百枚马蹄金饼、上千匹五尺宽幅的珍贵蜀锦和细密棉布和各种奇珍异宝,包括三韩的人参、东珠和倭国的玳瑁、砗磲后,许攸都觉得自己好处捞得够多了,有点不好意思再拿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折算,都价值一亿钱了,抵得上小半个徐州一年的税收。阿瞒老兄这也太舍得下血本了,给那么多好处,许攸怎么顶得住啊?

许攸终于开始亲自不遗余力的到袁绍耳边进谗言、帮袁绍分析如今的敌情、与历史的类比,缓解袁绍怯战的心理阴影。

同时,还不忘为了自己的地位,攻讦沮授有拥兵自重、利用常年监军不战的契机培养自己在军中的长期威望。

甚至,许攸还拿去年年底的时候,一些原本捕风捉影、不怎么靠谱的小道消息,此刻也拿来散播。

主要就是“麹义将军之前似乎收过关羽的劝降信,虽然没答应,但他也没杀信使更没主动交代,似乎就是在两边观望机会。而且事实证明后来关羽在沮授上任前打的那几场运动战,也确实是认准了张辽、文丑痛打,却放过了麹义,麹义也没及时救援张辽、文丑”。

另外,就是“麹义当初为清河郡都尉时,关羽是广阳郡都尉,跟麹义平级,两人一起联手破过张举张纯,当时还是灵帝朝,连大将军都还没到渤海任职呢。麹义现在两边观望,肯定是觉得跟着大将军未必是胜到最后的一方,想用旧交情两头找机会呢”。

这些人传了麹义的闲话还不够,还拼命引导联想类比带节奏:

“沮监军当年可不就是在冀州刺史贾琮幕下当别驾从事、结识的刘备么,张举张纯之乱时贾琮还派沮授、刘备、李素三人上雒为使、禀报贼情,当时沮授就在何进、袁绍面前为刘备表功,说不定当初就有交情,沮授足可左右逢源……”

“再说了,呵呵,刘备此人之歹毒,生平惯能劝诱其他诸侯派来的使者归降。先帝(刘虞)以李素为别驾,结果结交了刘备,李素便背弃故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