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5章 来生再见(3/4)

作者:汉唐风月1
唐团座的领导下,四行团无论各级军官,都对弹药储备无比重视,哪怕只是长途拉练,单兵携带的手榴弹4枚,子弹150发都是标配。

更何况这种战时,随军前进的辎重连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运力都是运输各式炮弹,加上炮兵营这边用驮马运输的,各式炮弹超过8000发。

西村元一想靠人命来消耗冷锋部的炮弹储备,那可真是错到离谱。

于是,西村元一指挥下的7个步兵大队在他小媳妇式暴怒下的‘三不信’中,走到穷途末路。

上头的日军彻底赌输了!

西村元一在20日下午被脸面尽失的杉杉元大将亲自下令撤除所有职务,刚抵达运城附近的第114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担任九龙山之战最高指挥官,负责率已经抽身中条山主战场的114师团6万人以及西村元一残部参与未完成的九龙山之战。

如果日军方面到此结束,九龙山之战中方对于日军的创伤也不过是格杀步炮兵4000余,重伤3000余,放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大潮中,不算有多显眼。

但日本人没法咽下这口气,九龙山上的枪炮声在停歇了不过一天后,在1月21日下午再度响起。

3个步兵联队,在50余门山炮的轰鸣声中,杀至中方各高地之前。

一波接一波的日军就像是蝗虫一样,奋力杀向已经被炸得几乎不存在战壕的各高地,然后又一波接一波的被击退。

然后,经过一轮炮击,犹如浪潮般的蝗虫再度袭来,再被击退。

接下来的两日中,这样的战况就是简单的如此循环往复。

日本人光是运输尸体的卡车,都足以从九龙山口排到数里地之外。

就连身为中将师团长的末松茂,看着堆满尸身的运输车,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但战至此时,已是由不得他了。

日本华北方面军乃至帝国陆军的兜裆布,都在这一战,不能被中国人彻底扒拉下来了。

用很多日本战史学者的比喻,中条山‘伤心岭’之战犹如淞沪会战中中方的四行仓库,什么高地什么中国人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帝国陆军的脸面。

如果不能将这股袭击了运城的中国人彻底消灭,板垣四郎和杉杉元的个人名誉不谈,帝国陆军的脸面即将荡然无存。

所以,114师团一个步兵联队打残了,换一个上,再打残,再换,直到三个步兵联队近9000人,全部打残掉。

用时,三日!

而战至此时,981高地虽然还在中国人手中,但其所有附属高地皆已属于日军。

872高地大半也尽归日军,中方眼看着已经是摇摇欲坠,就像是行将就木的百岁老人,几乎不用你用手推,只是吹口气,就倒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独46旅旅部电台少尉报务员卢庆益受命向三十八军军部发出电报:“敌人下午攻克我高地最后一块附属高地,陈兵近千于我高地主峰之前,即将展开最后决战,我部官兵阵亡2000余,重伤俞千,两团营、连级军官战死大半,还能战之兵不过600,再无可迂回之战地,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效国家,勉尽军人天职,绝不负军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以孔大旅长之坚强,在亲自赴一线战壕前亦如此绝望的给军部发出告别电文,也可以想象当时情形是多么险恶。

但接下来一夜的苦战,中国人却并非像末松茂想象的那样一推就倒,哪怕他把1600辎重兵加入到自己最后的2个步兵大队中,总兵力达到3500余人。

却依旧没法攻入他同样重点攻击的981高地主峰,奄奄一息的中国人总是不知会从哪里冒出来,疯狂对已经麻木的帝国官兵射击,直到把还在阵地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