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章 四国和议意向籍(1/2)

作者:爱做的事
十月中旬,明国已经到了需要穿冬衣的地步。虽然还没下雪,但空气中弥散的冷意,已让人提前感受到了几分冬日的酷寒。

上京鸿胪馆内,热烘烘的暖炉已经烧了起来。这也使得馆内温度很高,哪怕只穿着单衣,也并不会觉得冷。

当下礼部尚书王浍代表明国,亲自在《四国和议意向籍》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与会的宋国贾涉、金国董友、夏国宋德旺,也都纷纷上前,代表自己的国家在白纸黑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应该是大明在建国之后,又完成的一大壮举吧。在初步调和了三国的矛盾,使他们先放下刀戈,达成初步的意向合作。虽然还需要他们各自回国,禀告给自己的国主。等到通过后,此和议才算作数。但至少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初步合作的曙光了。

这其中,明国付出的代价也是有的!

那就是火器的供应和技术援助。

这就涉及到明国的基本国策和军售了。

毕竟明国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汗庭的。在上贡给汗庭火器后,技术扩散一定是控制不住的。因而为了避免金夏两国面对汗庭的威胁时,而被进一步打击得丢盔卸甲,所以也必须让他们得到火器。

至于宋国,秉着别人都有,而自己也要有的想法,自然也成了火器被供应国之一。

当然,贩卖出去的定然是原始和落后的火器以及相关技术。明国不会那么傻,将自己最先进的火器技术卖给它国,让他们转过头来成为自己的威胁。

作为参与国,宋金夏三国也各自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首先是金国。虽然不是战争的主要挑起方,但自蒙金之战以来的一系列秀下限的操作,是必须不能再有的。比如针对夏国,两国按照既定边界,立即停战。同时还得守望相助,不能再抱有见死不救的想法。

尤其是在京兆路的地界上,两国可以共同对付蒙古汗庭,将其赶出京兆的地界,剪除两国边境上的威胁。

而宋国,则是作为战争大后方的存在。金夏两国可以用相对优惠的价格,从宋国购买粮草、军械,以便缓解金夏两国的粮荒,稳定国内秩序。

不过想要做到这些的前提,那就是金国必须停战。且因金国是主要的过错方,还要为了表显诚意,率先停战并后撤军队。明国可以作为第四方见证国,若是有不遵照和议胡乱行事的,明国就会利用一切手段,讨伐那胡作非为的宵小。

“合作愉快!”最后,王浍与贾涉等人握手,说着明国商人经常喜欢对合作伙伴说的话。董友等人也都纷纷回以握手礼,高兴的说着合作愉快。

如果四国和议真的成了,无论对明国、金国、夏国还是宋国,都是有益的。至少面对汗庭的威胁时,就不是一盘散沙了。而金夏两国的亡国危机,也能稍有缓解。宋国则没有近忧,但有远虑。

只要金国还存在,他们就不会直面蒙古汗庭的威胁。偏距江南,安稳度日的小朝廷,就还可以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好日子。

但这件事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现在也只是达成了初步意向。当兀鲁图斯收到王浍带回来的和议籍后,只让内阁那边存放好,便把目光转移到高丽上。

这次对马国和赫拉部请求内附的事情可是吓到了这个撮尔小国了。毕竟在年初的时候,高丽可是连都城开京都丢了的。现在他们的国主,都还在上京深刻感受着上国的威仪呢。

日子虽不如蒲鲜万奴那么惨,但也是囚徒生活,去了哪儿都有人跟着,每天都会报到兀鲁图斯这边。若是有什么出格的行为,还不用兀鲁图斯去提醒,就有礼部的官员上门申饬。

这样一来,这位高丽囚徒就更不愿随意外出了。

而此次来到上京朝贺的使节崔滋已不是第一次来上京了。只是每次来,心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