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7章 高速管束列车(1/4)

作者:红糖醪糟
第1129章 高速管束列车

听完勃拉姆斯的发言,陈潇心底大亮,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很多。

其余的材料专家也不是吃素的,都是行家,谁又不明白其中的关节点呢?

什么叫硅?什么叫二氧化硅?不就是石头,玻璃这样的分子吗?高强度的玻璃也就是硅元素夹杂一些别的元素,搞得透明又坚硬。

切莫小看生物自身搞出来的材料,那可是经过无数年月的进化,经受了最严苛的自然淘汰后形成的生物机制。

打个比方,蜘蛛丝的强度和韧度,同等直径下,没有别的材料能比得上。最多也就是接近了多少。

再比如头发,随便一丢丢,吊起一台车子跟玩一样。再比如蜻蜓飞行中翅膀的煽动方式,没有任何金属如此强韧,很快就得疲劳断裂。

所以有个学科叫做仿生学,人类只能接近这些东西,无法彻底复刻。

看到大家都听自己说,勃拉姆斯就继续说了起来:“硅藻产生的二氧化硅外壳,强度很是惊人,换算一下,一个指甲片那么薄的,可以放置数十公斤的重量而不破碎。”

然而很快就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你说的是平底摆放,但是很多时候要承受悬空的力量,四面八方的力量,到了那时候,平地放置的强度就不足以承受了。”

“就算你说的是对的,硅藻分裂后的外壳是星球上最坚硬的物品。但是它太小了,分裂的速度也是有上限的。这样一来,我们得需要多大的养殖面积才能满足供应?”

“硅藻也是要能量的,起码得光合作用吧?阳光充足的水层才能有硅藻,这样一来,好像也不是很容易培养呢。养好了之后,还得想办法搞设备收集外壳,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麻烦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说的问题也是相当的现实,产量,培养的地点,收集的方式,综合的成本。那些硅藻壳总不能收集起来就直接糊在管束通道上面了吧。

这个问题绕不过去,管束通道的强度必须足够,经过模型推算,目前长天科技可以达到的速度应该是一千公里,但是这点速度根本不够。根据设想,真空管道列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普通真空高铁,速度也就五六百公里,如今的技术已经够了,没推广是成本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低真空磁悬浮技术,如今长天科技搞的就是这个,领先了时代十年不止。但这个的成本依旧挺高,管束通道的材料还是现有的东西,再提升下也就多个五百公里。

这要是传出去,肯定被人骂凡尔赛,一千五百公里每小时还不满足,要上天吗?

然而陈潇想要的是第三个阶段,那就是高真空磁悬浮。更纯粹的真空环境,更大的电磁作用力,时速突破四千公里每小时!那真是瞬息万里,一步到达!

而要达到这样前提,管束通道的强度难以想象,起码现在搞不出来,硬要搞出来,成本又太高,不适合推广。

所以,陈潇才会对勃拉姆斯说的硅藻如此上心,这玩意,能繁殖,能培养,这不正好顺应了长天科技的发展思维吗?一切材料都能培养出来,无污染,可循环,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

“诸位,把管束通道的具体强度数据都总结整理下,抗压,抗弯,抗扭这些全都要,我们就从硅藻入手!材料部门这边对接一下养殖部门这里,要对现有的硅藻进行改造,现有硅藻无法胜任。”陈潇让两拨人分头行动。

云霞区的生物学大牛也参与了新型硅藻的培养工作。

生物学,微生物科学,遗传学家,基因学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凑在一起开始尝试攻关。

思路也不复杂,就是不断地筛选。把硅藻分成许多份,分裂一段时间后就将硅藻的外壳给收集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