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 皇帝动怒颜(1/4)

作者:银河索龙
俗话说:“八月十五雨蒙蒙,正月十五雪打灯。”这话用在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恰到好处。

雪自午后下起,到申牌时分,地上已有五六寸深。

宋文帝刘义隆在御膳房,用罢元宵节晚餐后,便和范晔身着粗布棉衣,扮成普通百姓模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悄然来到建康城大街上,观看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

建康城的主街上,早已是万头攒动,人流滔滔。刘义隆一步入市街,就像隐入大海的游鱼,无须担心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在人海中畅游。他要在这雪打灯中度过一个平生最开心、最火炽热闹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本来就是中国人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大节。这样的大节到了爱耍、爱玩、爱摆阔的刘宋人手里,更要体现出元嘉盛世的新花样,热闹出个风流来。

今晚,每条街每条巷,几乎所有人家门口,都挂上花花绿绿、闪闪烁烁的彩灯。有的两盏,有的四盏,有的甚至是八盏。灯笼的式样更是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方灯、圆灯,五角的、六棱的,七星的、八方的。此外还有飞禽灯、走兽灯、水族灯、花卉灯。坐落在繁华街道上的各家店铺,更是暗暗进行着比赛,纷纷展出精制的五彩花灯。有的是彩绘的神话传说“白蛇传”、“牛郎会织女”,有的是历史故事“封神榜”,有的是戏剧人物“收姜维”和“诸葛亮吊孝”,还有写着灯谜的彩灯,每盏谜语灯前都聚集着不少捻须蹙眉,甚至抓耳挠腮的人。也难怪他们如此焦急和认真,那明明白白写着的奖赏,不由人不动心。有些赏实物,如元宵、绡帕、丝线……有的赏银钱,出奖最高的竟是二两银子!许多大店号的门前,还当街扎上了一两座灯彩。那用杆、竹竿扎起骨架,用彩绸装扮,挂满各式彩灯,组成一座座金碧辉煌、光耀夜空的五彩牌楼,远远望去,宛如繁星险地,彩虹横空,壮观极了。

刘义隆抬头观看着写在灯彩上的灯谜,更加典雅和深奥。不禁念出了声:

妖妖气,

气气妖,站着没有坐着高。

范晔笑道:“陛下,这谜底打的是何字呀?”

“你猜猜!”

“微臣猜不出来。”

刘义隆压低声音道:“爱卿,狗站立时身子平直,坐下时身首高翘,是坐着高呀还是站着高?”

“当然是坐着高了。”范晔忽然明白过来道:“原来这谜打的是一狗呀!”

刘义隆继续念着下一个谜语:

一根白棍,

两头透气。

范晔拍手叫道:“我知道了,这个谜底打的是农妇们纺线使的‘花捻’”。

在一家绸缎店前的“灯彩”下,安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大方密封的老窖,酒坛上放着一盏彩灯。灯上并无谜语,只写着:“打四书一句——猜中者奖给此坛上等陈酿。”这个奇特的、无谜面的谜语,引来了许多观众。刘义隆透过人墙,踮着脚尖看了好一阵子,也猜不透这酒坛上点灯是啥意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还想往外挤,忽然一拍额头,明白过来,伸手指指那酒坛,附在范晔耳旁低声说道:

“范爱卿,挣下这坛酒如何?”

范晔眨眨眼道:“陛下猜着是啥意思啦?”

“这坛好酒,唾手可得!”刘义隆十分认真地道:“怎么样,要还是不要?”

范晔怕刘义隆上前猜谜领赏,让人看出破绽来,便劝道:“陛下,千万不可啊!”说着便挽着他的衣袖往外拉。刘义隆跟着退了出来,笑眯眯地调侃道:

“嘿嘿!一坛好酒,平白无故让你扔掉了!”

范晔知道刘义隆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微微一笑,问道:“陛下,这谜底该怎么解呀?臣怎么解不出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