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8 银票(2/3)

作者:星辰玖
召集到了文华殿的议事堂。

众人就位,他便直接了当的介绍道:“诸位,朕准备成立大明钱庄,汇通天下,同时印制银票,以为小额存取之依据。实话跟你们说,这银票才是关键,因为我们印多少,就等于替代了多少银两在民间流通,这里面的道道,相信不用朕多说。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得把这银票印好,印的别人没法仿制,这样,我们才能放心把银票放出去。”

印银票!

那不跟印宝钞差不多吗?

印到最后,那就会印成一个笑话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忍不住提醒道:“皇上,微臣斗胆说一句,宝钞已经让民间对朝廷印的钱十分反感了,这银票印出来恐怕没人会用啊!”

泰昌微微摇头道:“这银票和宝钞不一样,因为当初发行宝钞的时候朝廷没有承诺通存通兑,也就是说,宝钞换不到相应面额的铜钱。这银票就不一样了,面额是多少,直接拿到大明钱庄换,就能换取相应面额的银两。古有立木赏金,我们只要保证立时换银,相信慢慢的大家就会习惯用银票了,毕竟,揣着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走路都累死个人不是。”

呃,好吧,这的确跟立木赏金是一个道理。

如果能保证银票能兑换到相应面额的银子,那银票就跟银子差不多了,民间的确会慢慢习惯用银票。

毕自严连忙拱手道:“皇上英明。”

行了,还是商议一下怎么防止民间仿制银票吧。

泰昌紧接着便郑重道:“要防止民间有人仿制银票,这做银票的纸最好是民间罕见的,或者根本就买不到的,而这种纸最好能防水、防腐、耐磨,你们谁知道有这种纸吗?”

呃,这个问题还真把人难到了。

这防水、防腐、耐磨还好说,以前印大明宝钞用的桑皮纸就防水、防腐、耐磨。

问题,这桑皮纸在民间并不罕见啊,因为民间制造高档扇子和伞具用的就是桑皮纸,甚至很多高档书画、高档典籍用的都是桑皮纸,这桑皮纸太常见了啊!

一众亲信大臣闻言,皆是皱眉沉思起来。

囯丈吴养春却是小心的拱手道:“皇上,要说这种纸,还真有,不过,就算是在徽州,会造这种纸的匠户也不多,而且,不是有人定制的话,根本就没人去造这种金贵的纸。”

这造纸之术已经发明了千余年之久,各种各样的纸那是层出不穷。

要说宋朝之前,造纸最为出名的当属巴蜀,像谢公笺、薛涛笺等名纸皆出自巴蜀。

而宋朝之后,造纸技术最为发达的就是徽州了。

这会儿的徽州不但纸造得好,文房四宝样样皆好,而当今徽州最有名的除了徽商就是徽州产的文房四宝了。

像举世闻名的宣纸发源地就在徽州府旁边的宁国府,而当世最好的澄心堂宣纸就产自徽州。

当然,吴养春说的并非澄心堂宣纸,因为澄心堂宣纸也很常见,只要有钱就能买得到。

那么,他说的到底是什么纸呢?

泰昌忍不住好奇道:“囯丈,你说的是什么纸啊,别卖关子啊!”

吴养春连忙解释道:“微臣说的是金粟笺纸,这种纸乃我们歙县独有,专门用来印制佛经,防水、防腐、耐磨,据说能保存千年之久。不过,这种纸造起来特别麻烦,需得专用的药水炮制,金贵的很,自宋朝之后就很少有人用这种纸来印制佛经了,所以,这会儿市面上根本就没有这种纸卖的。”

好啊,要的就是这种市面上买不到的。

泰昌闻言,不由饶有兴致道:“这种纸现在还有很多人会造吗?”

吴养春遗憾的摇头道:“这种纸太难造了,就算在我们歙县也没有几家会造了。”

那简直太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