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2/4)

作者:青史尽成灰
要从各地调拨木材,需要全天下的能工巧匠,还要有各地的粮米商货。”

“如果只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师就很难做大。当然了,水师做大,就需要广阔胸怀,海纳百川。你们既然选择投靠主公,就是想成为朱家军的一部分,从而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如果没有这个心思,守在巢湖当山大王岂不是更好?”

两个人眉头乱抖,心中澎湃。

道理都被张希孟说清楚了,但要迈出这一步,还是太难了。

俞廷玉就说道:“都督,实不相瞒,我们家四代人,都在巢湖为生,那些老卒都跟了我们几十年,早就习惯了。换了别人,他们不认啊!”

张希孟一笑,“是啊,总归会有些困难,但是一支强大的水师,是主公争雄天下的本钱。水陆两条腿,缺一不可。你们也看到了元军的船只武器,比起我们可强了太多。我已经下令,调拨一批投石机和火药过来。往后还有更多的船只,水手,粮草军械……接受整编建议,自然能得到优先补给。总不能抗拒命令,还能得到好处吧?”

张希孟这已经是直接利诱了。

任何军头,都有天生的扩张冲动……谁不想自己手下的兵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好,可以支配的军费越来越丰富。

张希孟手握着这些东西,不愁他们不上钩。

当然了,这么做并不能消除家族的痕迹,水师依旧要以俞家和廖家为主,但水滴石穿,总有完成正规化建设的一天。

甚至说只要打进了集庆,张希孟第一条建议,就是成立军校,不光是水师,连陆军都要接受进一步整编。

总而言之,一定要渡江,要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好能大展拳脚!

俞廷玉和廖永安沉吟良久,终于点头,俞廷玉也道:“都督,我们既然归附了上位,就一心一意,绝没有要当草头王的心思。只是盛情难却,人心难违,部下太多,总有些想不通的。”

张希孟笑着点头,“俞老的心思我一清二楚,你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田亩土地,还有船厂码头,林林总总,位置多的是。这次投靠过来的,都是有功之臣,在分配上面,会按照士兵待遇,享受双倍口粮田。就算被裁撤下来,也会让大家伙过得舒服富足,不让你们难做。”

俞廷玉这才松了口气,对张希孟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实力展示了,道理讲清楚了,现在把好处也送来了。

还能说什么?

乖乖听话吧!

几乎两家连夜开始整顿水师。

首先,那些只能打渔的小船,还有一批上了年纪的老卒,都被裁撤下来。

两边统合所有楼船,廖永忠率领十二艘,并入俞廷玉麾下,俞通海率领二十一艘,并入廖永安麾下,将各自的楼船数量保持在五十艘以上。

另外冲破濡须口的时候,又从元军手里缴获了几艘楼船,过火重的只能拆毁,但是有几艘过火轻,经过抢修,已经可以使用。

其中最大的一艘楼船,成了张希孟的座舰。

庞大的战船,朱红的大旗飞扬。

张大都督的排面总算是来了。

而在大型的楼船之外,张希孟又下令挑选了一批结构结实的中小战船,一共有四百艘左右,其中一半充作大船的补充,另一半被当成了运兵船。

这些运兵船普遍吃水比较浅,最多能装载百十人,最少的也有二三十人,在船舱里,还配属了诸如云梯,木板,弓弩,绳索等物……一旦登陆成功,就可以立刻发起攻坚作战。

也就是说,张希孟在整顿水师的同时,又搞出了一支水师陆战队。

而这支陆战队的统帅,毫无疑问,就是横行天下的常十万!

前面提到过,常遇春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