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问(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连在一起,才算是有了些许根基!’

朱英一颗心狂喜,他盯着张希孟傻傻道:“大哥,你这么说,就是我胡闹,你也不会在意,是吗?”

“是啊!我当然不会…不在意!”

张希孟提起拳头,照着朱英就打了下去。

“你个小兔崽子,棍头出孝子,拳头出兄弟!你敢跟我叽叽歪歪的,就是皮痒了!”张希孟追着朱英,一顿好打,

这哥俩兄友弟恭,其乐融融,相亲相爱不得了。

胖揍了朱英一顿,张希孟浑身都舒坦了,思路也是格外清晰。

他处置白鹿洞书院,其实是酝酿很久,深思熟虑的结果……首先接管白鹿洞书院,将这个理学总坛变为新学的发源地,意义自不必多说。

其次书院不光是学术中心,而且还往往是个大地主。

就拿白鹿洞书院来说,整个星子县,江州,还有往南的许多土地,加起来没有十几万亩也差不多。

而且这还是在元朝不断衰减的结果,远不如鼎盛时期。

办学的田,读书人的事,怎么能收税呢?

这不是瞧不起读书人,有辱斯文吗!

朝廷要想大兴教化,就要扶持书院学堂,就要给人给田…朝廷赐田,地方购置,还有士绅捐赠,这些构成了书院田产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士绅捐赠,毕竟书院的田产是不要交税的,节省下来的三七分账,完美。

同样道理的还有寺庙的田产,家族的田产,救济孤贫的义田…反正只要有可能,就会挖空心思,逃避税赋。

仅仅学田一项,大明朝后期,有的一个府,竟然有十多万亩!不用说,这种学田多到离谱的地方,必定是文脉汇聚,人才辈出的宝地…人家贡献大,逃点税赋怎么了?

敢跟士人斤斤计较,信不信分分钟让你成奸佞小人!

张希孟这一次把白鹿洞书院周围的田产,都分给了有功将士,等于彻底断绝了书院田产的根基。

想打着书院旗号,兼并田产的好事就别想了。

皇粮国税,谁也别想逃了!

而且有句话怎么说来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离着书院近,总归会有些便利的。尤其是当下交通不便,能到处游学的,基本都是有钱人。

张希孟把田产给了这帮士兵,然后给他们的子弟提供方便,让这些人入学,成为新学的支持者,诚然这么干未必真正公平。

但是与其让士绅借尸还魂,重新复辟权力,还不如把机会留给自己人。

至少这些分了书院田产,有幸入学的年轻后辈,他们长大之后,不会刨自己的祖坟,说均田是错的吧?

纵然真有那么几个不肖子孙,估计主流还是愿意维持均田政策的。

所以说,教育才是根本!

在自己的面前,是一座庞大的理学大厦,只是砍断几根支柱,打碎几面墙,破坏上面的装饰物,并不能真的彻底摧必须要可持续刨祖坟才有希望成功。

张希孟那叫一个用心良苦…也就在张希孟忙碌不停的时候,朱元璋率领着大军,从浮梁方向,分批开赴江州。

打前锋的正是花云的骑兵,他们气势汹汹,最先渡船过来。

花云见到张希孟,立刻表功,“张先生,这一次我和张定边交手,可是旗开得胜,他本想逃跑,结果被我打了回去,损失修重,就连张定边都差点被我打死,我也算是给常遇春报仇了,先生啊,这往后你可要帮我们骑兵多说话张希孟怔了怔,花云打赢了张定边?

貌似历史上花云就死在了陈友谅的手上,如今竟然大获全胜,看起来的确是改变了命运。

张希孟想到这里,心情大好,“张定边不算什么,骑兵的真正使命是对抗骑兵,等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