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可以拿高丽试试手,看看臣讲的是对还是错?”

老朱眉头挑动再三,沉声道:“告诉廖永安,让他率领一百艘战船,汇同越王的船队,前往高丽出使……对了,使臣就选杨宪,让他过去,告诉高丽,上国回来了!让他们及早悬崖勒马,改过自新,不然天兵到时,玉石俱焚!”

手下人答应,立刻去传旨。

廖永安也调动水师,杨宪也从应天过来,接旨动身……只不过杨宪有点为难,这旨意不太好说啊!

朱元璋已经杀气腾腾了,但是真正的旨意却是只有一句话:尔父回来了!

论起简略,在所有的国书里面,都算是空前绝后了。

张相出手,果然就是不一般啊!

只要高丽还要点脸皮,估计就要打仗了,还要跟廖永安和方国珍说说,让他们做好备战,可别麻痹大意。

处理了高丽这边,张希孟和朱元璋的目光,还是放在了山东的毛贵身上。

比起关铎那种扭扭捏捏的,毛贵是毫不掩饰,学习朱家军的做法。

他的成绩显而易见,同样的,困难也是明明白白。

这就是毛贵无奈的地方。

山东的豪强大族非常多,他的根基不够,想要彻底铲除大族影响,千难万难。

而且元军也把兵力放在他的身上,频频发起攻击,内部大族也在掣肘。

最要命的是他的做法还惹怒了韩宋内部的一些人,频频在刘福通面前告状,攻讦抹黑。

这么一来,弄得毛贵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所幸在淮西方向,大明对他坚决支持,给粮,给兵器,通商贸易,不遗余力。

事情弄到了这一步,就算毛贵不愿意归顺大明,只怕也不行了。

当然了,毛贵手下,也是一二十万人,又是韩宋精锐,还占据了一省之地,想要顺利吞下来,还要付出一些努力。

总而言之吧,韩宋本身就离心离德,加上张希孟不停挖墙脚,已经成了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

只要踹一脚,就会垮塌。

而踹出这一脚的人,正是察罕帖木儿!

其实就在关铎兵败辽西的时候,另一路北伐军,也不得不进入宁夏路,就是为了避开察罕帖木儿的锋芒。

也就是说,北伐西路军也败了。

察罕帖木儿甚至没有追杀西路军的李武、崔德,而是亲自统兵,直取虎牢关,夺占虎牢关之后,大军分成南北两路。

从黄河两岸,呈钳形攻来。

又调陕西的兵马,出函谷关,山西的兵马越过太行山和黄河,会师于汴梁城下。

而察罕帖木儿亲自驻扎在汴梁城西的杏花营,指挥各路军环绕着汴梁城修筑营垒,围攻汴梁。

此刻的察罕帖木儿,手握几十万雄兵,麾下将领极多,全都是能打的狠角色。

没办法,不能打的早就被淘汰了。

你可以认为这些元军凶悍残暴,比畜生还不如,但是却不能否定他们的强悍凶猛。

刘福通数年之间,三路北伐,打得轰轰烈烈,固然撼动了元廷的根基,却也替元廷练出了一支强悍的地主武装,元末曾文正了属于是。

有趣的是,察罕帖木儿竟然也深谙结硬寨,打呆仗的道理,他从四面修筑营垒,围困汴梁。

面对此情此景,刘福通多次派兵,试图击溃元军,但很可惜不但没有成功,还损兵折将,势力进一步削弱。

当初北伐打得多慷慨,此刻败得多窘迫。

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当初朱元璋登基,刘福通还气势汹汹问罪。结果朱元璋大破陈友谅,积累了足够的力量。

可中原的局势却是一落千丈,碎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