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领着庞大的队伍,从应天起身,北巡燕云。

得知天子北上,应天的百姓扶老携幼,一起出来,欢送朱元章。

燕云之地终于回来了,上位可要替大家伙好好看看,再也不能丢了。

朱元章看了看身边的朱升,忍不住感叹道:“百姓期盼光复故土,一片赤诚,咱心里也暖呼呼的。只是咱想不明白,何以百姓如此,百官不能如此?”

朱升老脸微红,这事情不复杂啊!

百姓自然是盼着国家好,自己也好。

心思最是单纯不过。

可这些官吏怎么会那么想?

君不见一个复旦学堂都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现在硬生生多了好几省的地盘,分出了一半的好处不说,还要他们辛辛苦苦北上。

可不是谁都有着家国情怀,也不是谁都想着立功立言,名垂青史。能安安稳稳过舒心日子,谁又愿意喝风吃沙子?

“上位,以老臣看来,日后必定要对北方官吏多加优待,不使为国操劳之人伤心!”

朱元章点头,“这话说得有理,只是咱以为根本之道,还是让北方能够恢复元气,重现生机。若是提到北方为官,不再畏惧惶恐,甚至是欣然前往,才算是恢复有成!”

朱升眉头一动,忙道:“上位如此用心,果然是远出常人,非同一般。老臣五体投地,只是,只是……”

他吞吞吐吐,朱元章笑道:“只是很难是吧?”

朱升点头,感叹道:“确实如此,老臣听闻,北方遍地都是蒙古贵人牧场,长满牧草,想要恢复田亩,种上庄稼,就需要许多功夫。更不要说别的了。其实,其实礼部的那些议论,未尝没有道理……”

朱元章呵呵一笑,“确实有理,只可惜他们的道理,不是国家的道理!现在北方胡人众多,牧场遍地,风俗迥异,不便治理。正因为如此,才应该迎难而上,移风易俗,励精图治!这是正办!而不是渲染困难,逃避责任,身为朝廷命官,吃着咱的俸禄,就想着清闲安逸,毫无作为。这样的官吏,更加可恶,从今往后,咱非要把他们派到最艰难的地方,做最困难的事情。做不好就公告天下,让他们遗臭万年!”

“记住了,在咱的手下,要么好好干活,要么就趁早滚蛋,尸位素餐,怠惰政务,别想有好下场!”

老朱杀气腾腾的宣誓,很快传遍了整个北上团队,尤其是那几百位官吏和学生,顿时战战兢兢,不胜惶恐。

天子说到做到,他们现在是骑在了老虎背上了,要么拼着老命,风里雨里,干出一点模样,要么就让报纸宣扬的人尽皆知,身败名裂。

真是绝了!

这个朱皇帝,太难伺候了。

就在众人的惴惴不安中,朱元章的船队再一次到达了济宁。

可算是故地重游了,当初北伐的时候,朱元章就到了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彼时孔家父子还在码头劳作,弄出了不少笑话。

如今再次驾临,朱元章发现码头明显比过去忙碌了许多,在岸边多了不少商铺,什么酒楼客栈的数量,也在增加。

尽管官吏们视燕云为化外之地,但是对于商贾来说,只要有钱赚,就算是番邦蛮夷,也是愿意去的。

朱元章看在眼里,倒是略感欣慰,这个天下,到底不只是这帮虫豸,不然他非得气死不可。

老朱稍作停留,除了地方官吏恭迎天子之外,在欢迎的人群中,朱元章还看到了一个熟人,前任礼部尚书钱用壬。

现在复旦学堂的提举,主要负责学堂建设事宜。

老朱看在眼睛里,突然来了些兴趣。

“钱用壬,咱当初把你派到山东,你可是吃了苦了!”

钱用壬慌忙拜倒,“陛下,罪臣这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