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7章 皇孙的无为而治(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话,让孩子自己探索不是挺好的吗!

“那,那自然是阳光雨露,还有地里的肥料呗!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朱雄英点头,“我是知道了,可是前不久我帮着皇祖母打理种的花的时候,我发现当初放进去的土,现在清理出来,份量还是差不多的。要是按皇爷爷的说法,要用到地里的肥料,那为什么土壤没有减少?”

这下子又把老朱问住了,他无言以对。

“张先生,你该说句话了!”

张希孟无奈苦笑,“陛下,臣也不是全知全能,不过殿下倒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咱们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到底是什么,让庄稼成长起来,还真没有说清楚。如果能仔细研究,找出结论,田地里缺什么,就增加什么,没准就能让粮食产量成倍增加。到了那时候,九州华夏,就再也不用受饥饿之苦,永远能吃饱饭了。”

老朱眉头耸动,心中感叹。

“咱的乖孙子啊,你琢磨这些事情挺好的,可你要知道,皇祖父替你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社稷。你爹又精心打理,励精图治。早晚会有一天,要传到你的头上。你可不能沉溺这些事情,你还是要学治国的。”

朱雄英一向很老实听话,但是听朱元璋这么讲,小家伙难得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我不想学!”

老朱浑身一震,这要是别人,他早就大耳刮子扇过去了。

奈何这是他最在乎的皇孙,哪里下得去手啊!

“你跟皇祖父说,为啥不愿意学?”

朱雄英挠了挠头,“不为什么啊!皇祖父,你看我研究植物遗传,研究对了就是对的,我想研究作物生产,成功了就能增加亩产……数字摆在那里,实实在在,触手可及。我能知道怎么回事。可是你说的治国,我也闹不清楚,什么算是好,什么算是坏……励精图治,未必能强国,无为而治,也可能万民乐业。我总觉得,有我没我,就是那么回事。反正我也没有皇祖父的睿智神武,也没有父亲的兢兢业业,我就是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朱雄英说着,突然抬起头,盯着老朱道:“皇祖父,我的想法,你会不会失望?”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先生,这回你该说点什么了吧!”

张希孟想了想,无奈道:“殿下,你不能这么想的……正因为殿下的存在,朝中官吏才有了价值啊!尤其是中书省的那些人……他们每天忙碌,收集各地消息,上呈殿下,忙忙碌碌,兢兢业业,要不是殿下,这些人不就白忙活了吗?殿下说是不是?”

“哦!这么说起来,那还有点用啊!”小家伙认真道:“那我会学学的,就是不一定能学好。”

朱元璋听着,简直要哭了,好家伙,这才到第三代人,就要成为摆设咋地?

堂堂天子,就是为了让一群当官的能有事干,不至于闲着无聊……要真是这样,咱把中书省解散算了!

老朱怒火中烧,张希孟则是闭口不言,眼睛望天。

随你怎么想吧,反正趋势大概如此,也很难改变。

头一代天子大刀阔斧,励精图治,打出个太平盛世,交给第二代人。

上位内守成之主,如果能接住这个局,不至于崩塌,还能延续下去,就算是好本事了。

到了第三代人,垂拱而治,按照习惯,往下运行就好。

当真不能指望太多,只要朱雄英不搞战略收缩,不废船队,不放弃安南,不偃武修文,他就比历史上的仁宣强多了。

你朱元璋要懂得知足!

老朱脸色阴沉,过了许久,到底没有发作,只是长叹一声。

“先生,你说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奇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