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69、八大皇商的末日(2/2)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不懂。催什么催。只要明年开春抵达归化城就好,着什么急啊。时间充裕的很。

鸡鸣驿里就很繁华。里边商号遍地,买什么的都有。这里是出塞的交通关键节点。不论是军队还是客商都要在这里休整,然后再去京城。

城里店铺栉次鳞比,酒楼、客栈、烟花柳巷、赌坊、戏院、浴池到处都是。杨凡在宣布放假五日后,官兵们都兴高采烈的出营去快活。

崇祯改革后,京营待遇提高很大,更主要的是,军饷改由兴禾钱庄代发。直接打进官兵私人账户,或者直接发银票。其实大明的军饷并不低,足够养活一家人过上饱暖的生活。

之所以官兵穷困潦倒活不下去,完全是官员贪腐造成的。

杨凡的银票就是后世传送过来的软妹币联系券。这个时代绝对彷制不了。不管是套色印刷、特种棉纸张,变色油墨,还是水印。能把那些伪造宝钞的团伙们逼疯。毕竟技术差距太远。

而这些练习券再现代是可以随便购买的。因为上面印着点钞练功专用券。杨凡倒是省事儿了。直接发练习券。然后到各地兑付银元。

鸡鸣驿里已经有了一家兴禾钱庄的网点,毕竟这里和大同、宣府一样都是商队的驻扎节点。鸡鸣驿里的兴禾钱庄挤满了拿着存折或者纸币,来兑换银元的官兵。

杨凡等待暴风雪停止只是托词,他的真正目的是等待安三溪护送十万汉人奴隶到多伦城后。让这五个大量蒙古人组成的骑兵团,突袭张家口。抄那些后来的大清朝所谓八大皇商的老巢。

毛文龙老子没动,还动不了你们吗。杨凡早看他们不顺眼了。现在草原已经落进了杨凡的手里,这些吃里扒外,和建奴勾结的奸商,变得非常碍眼。

张家口的大发展,在嘉靖年间。

俺答汗多次上书明廷,请求双方互通有无。在隆庆年间,最终批准了“互市”,从此在边境的一些地区开始了交易往来。

“互市”分为“官市”和“民市”。

前者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统治者向明廷贡献马匹来换取明廷赏赐的布帛、丝绸等物资。后者则主要是大明的百姓和蒙古牧民的交易。

正是因互市的开设,为张家口从军事重镇转变为商业重镇提供了可能。到了万历年间,张家口已经高度繁华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