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五章 故地重游(3/5)

作者:单博
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因为这里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我在没来纽约之前,我心中曾经想过无数个版本的华尔街,但是当我真正的站在这条街道上的时候。我最初地感觉是那么的失望,就好像我第一次到长城的感觉,它并非是和我想象中一样。但是我真正融入到纽约金融的上层社会以后,我才知道华尔街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精神的体现。”白茹也感叹道。

“是地。我以前在纽约,经常看cnbc的一档节目,那是一个著名的证券分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了一本非常自大地书,名字就叫‘华尔街瘾君子’,也就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电视节目,就觉得他像个野人,拿着一只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着,用尖锐甚至粗俗的语言喊出他对证券市场的看法。

那种表情简直可以让好莱坞的所有喜剧明星黯然失色。那时候我们中地很多人都认为这家伙是个彻底的疯子,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看他地节目。分析师尤其爱看,他们觉得这个华尔街瘾君子真是个了不起的超级智者。我直到现在也分不清,瘾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唏嘘道。

白茹同感道:“我在一个酒会上就亲耳听过,一位金融家对另一位基金经理说你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而那位基金经理非常愉快。我有些不解的去问他,他回答:‘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地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

完杯中酒,用激动地语气继续说道:‘每天早晨,是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地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我当时还不是很理解,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我们其实都是瘾君子。”

“华尔街瘾君子,我们都是瘾君子?”林洛念叨了一句,沉吟一下道,“从前,我曾经听许多人讲过他们对华尔街的态度:赞许的态度,憧憬地态度,不屑的态度,乃至仇恨的态度。当年我曾经这样对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