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阳(2/3)

作者:鲨鱼禅师
为了家族的存续,叔乙也不得不这么做。

一年多两年不到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剧变,旦的人生轨迹,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甚至天下间能够复制白旦经历的女子,也是屈指可数。

能够达成这种阶级跃迁的奇女子,数百年来都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作为旦的叔叔,叔乙不得不努力,因为他再蠢,也知道旦现在不可限量,是他整个家族的未来保障。

只要旦活着,他们这个家族,就能够依附在李解身上,得到发展壮大。

于是,既有自己的个人努力,也有旦的强烈愿望,叔乙告别白沙村,带着儿子和几个同乡,还有公子巴介绍来的老家友朋,前往海阳上任。

事关财务,大权被李解私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从旁辅佐的职权,却是外来士人们争夺的岗位。

尤其是现在海阳市场规模极大,即便只是从旁辅佐市掾令,收购皮货时候稍微有一点倾斜,就会带来惊人的差价。

这是个前所未有的肥缺,能够跟着叔乙前往海阳市场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拼尽了全力。

“这就是阳口大埝?”

“自首李掌控此处,累月加固。原本大埝外侧,还不曾有如此之多芦苇、菖蒲,至于石塘,更是从未有过,是首李带人亲自垒砌加固。”

石塘的规模不小,主要是把滩涂地压实,通过大量的木桩、石柱来防止石块被江水冲走。

这就是防波堤的一种,配合大量的芦苇、菖蒲,正常的江水冲刷,对阳口大埝的伤害,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因为这样的布置,形成了别致的生态,以往夜晚捕捞鳗鲡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现在,打着火把下堤,根据退潮情况,夜晚捕捞鳗鲡的数量相当可观。

李解直接在大坝内侧开辟了鳗鲡养殖场,这些养殖场的规模不小,形成的原因,也是为了配合疏浚河道修筑河堤。

从阳口大埝入内,通过海阳市场,顺着雉水北上,就能抵达雉邑。

而整饬雉水的过程中,清淤、围田、烧荒、筑堤,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大量的低洼地。

有些低洼地因为清淤工程量太大,就被李解稍微改造了一下,做成了鳗鲡养殖场。

鳗鲡苗的捕捞很简单,在李解还是做工头那会儿,人工繁育鳗鲡也只能说是初步产生效益,东亚地区养殖鳗鲡所需要的幼苗,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野外捕捞。而因为江海沿岸的污染问题,鳗鲡苗的数量急剧下降。

但即便是急剧下降,到了夜晚前去捕捞幼苗,那种密密麻麻的情况,也是会让正常人产生密集恐惧症。

水中的场面,就像是千百万条绦虫在扭曲着,极为恶心。

有一次李工头给一个养殖户修内部道路,活儿不大,也就几万块钱。但是养殖户的老婆跟人跑了,还卷走了他一大笔钱,导致养殖户负债累累,无奈之下,养殖户就把鳗鲡抵给了李工头。

这也导致李解哪怕被旦捡回去之后,对于鳗鲡也没啥感觉。

明明很肥很嫩,做个照烧鳗鱼饭更是香喷喷,但是吃了就是想吐……

不过这不妨碍李工头成了李乡长李县长之后,把鳗鲡养起来,反正没啥成本,没事干就喂点鱼粉,一万条幼苗死八成都是净赚。

这时候的鳗鲡再娇贵,也是无所谓的,因为鳗鲡养殖场本身就是聊胜于无。

再说海阳市场附近的水质相当不错,加上蚯蚓、红虫、贝类丰富,配合鱼粉,只要保证鱼塘经常换水,李县长根本不担心化工排放物污染了养殖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