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几乎可以忽略的光子和中微子等极端相对论粒子在辐射为主时期是宇宙密度的主要贡献者。辐射-物质相等发生在红移约3200时,此后宇宙是物质为主了,但到复合时期(红移约1100),中微子仍对密度有显著贡献。”
“如果存在更多的中微子种类,它将影响复合时期的宇宙膨胀速率,并进而影响宇宙在复合时期的年龄、扩散的尺度、声波视界大小等,这些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温度和偏振各向异性角功率谱中显现出来,更多中微子数量总的效果是使cmb 角功率谱中的所谓衰减尾(damping tail)移到更大尺度上。综合哈勃常数测量及t 等实验的cmb 数据,在l 的值位于1000 ~ 3000 处一度测到了偏大的衰减,给出的有效自由度;3……”
“但是,目前最新的中微子阵列卫星数据给出的neff 很接近3:neff=3.13±0.32,普朗克卫星tt+lowp;neff=3.15±0.23,普朗克卫星tt+lowp+bao;neff=2.99±0.20,普朗克卫星tt,te,ee+lowp;neff=3.04±0.18,普朗克卫星tt,te,ee+lowp+bao。这里普朗克卫星tt,te,ee 指的是普朗克测得的温度和e 型偏振(tt,te,ee)自相关和互相关角功率谱,lowp 是指l<29 的偏振数据,bao 是指综合6df,sdss,boss,wigglez 等大尺度结构巡天数据测得的重子声波振荡给出的(03 仍可能出现……”
……
庞学林的语气不疾不徐,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除了沈渊,剩下几人都是国内物理学领域泰斗级人物。
乔安华自然不用说,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地球同步轨道对撞机(geosynous orbit collider)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
季青青,中科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对标准模型中弱电对称破缺给出了满意的解释,虽然他的理论还没得到证明,但已经为他在国际物理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有很多物理学家基于他的理论试图对标准模型进行进一步完善。
刘旭,圈量子引力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在自旋结网圈(与自旋泡沫)非微扰量子引力的研究中曾引发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曹广云,除了中科院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主任的身份外,他还领导团队成功确定了中微子振荡中,(Δm21)^2与(Δm32)^2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得中微子振荡的研究,只剩下了一个理论上的cp破坏相角δcp需要测量。
过去三个月,庞学林在分析中微子辐射观测卫星阵列的同时,乔安华也没闲着,他将庞学林的理论计算论文以及惰性中微子的猜想发给了圈内诸多重量级学者,询问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庞学林的猜想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当然,最终结果,还得看庞学林能不能从宇宙中微子背景辐射观测卫星阵列的数据中,得到对他有利的证据。
这也是今天这些大佬出席这场报告会的原因。
他们很清楚,一旦庞学林的理论得到证实,那么人类在中微子以及暗物质领域的研究将向前跨越一大步。
而中国物理学界,将会再次迎来一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杯!
……
“现有的对中微子质量的最精密测量来自大尺度结构巡天。光子与等离子体紧密耦合在一起,形成重子-光子流体,而中微子、冷暗物质粒子等相互作用微弱的粒子则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不过,冷暗物质粒子的运动速度几乎完全可以忽略,因此主要起的是提供引力势的作用,而中微子在这一时期仍具有非常高的运动速度,主要展现出扩散性,这导致在kn≈0.026(mv/le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霸的科幻世界 最新章节第五百一十六章 潜心研究,网址:https://www.at77.net/107/107583/519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