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入关中以来,大小之事就一直不断,今岁更是大事多发。
许多儒家弟子都身死了。
至今,落于儒家身上的束缚还存在,还没有放松,待嬴政归来,还不知是什么模样。
师兄。
自己做不到师兄这样。
师兄也许是真的修行顿悟,于一些事情心意难动,自己……难为,时而,自己总能在睡梦中想起当年的一些事。
还有当年的一些人。
一些人去了,一些事还在。
今岁,箕子朝鲜、辰国之地的事情多牵动心神。
虽知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还是忍不住的担心。
韩国!
最后的希望所在。
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
天下大势变化很大,也多令人不安。
为何不安?
希望越来越小了?
韩国的余力越来越弱了?
山东的局势亦是变化很大?
……
也许都有。
每每念及那般,心中多有自责,多有愧对记忆中的许多人,这些年过去了,自己什么都没做!
能做的很少很少。
大事?
小事?
自己在关中之地多闲着,难以有事情施为。
儒家眼下又被秦国多多盯着,身为儒家当家,也在其中,稍有所动,只怕又会引来许多麻烦。
自己的心不稳。
于师兄手中的鱼竿看了一下,又看了看自己的鱼竿,浅浅的调整心绪,动了动鱼竿。
“心不要乱,一些事情就能看的更清楚了。”
“心乱了,许多烦恼就来了。”
一语多温和。
“师兄,眼下来看,我也做不了什么事。”
“也难做什么事。”
张良一叹。
“既然做不了什么事,就好好垂钓。”
一语笑道。
“师兄。”
“以咸阳的态度,儒家接下来还会有不少麻烦的。”
“诸子百家。”
“儒家的道理于嬴政有用,儒家就不一定了。”
“中央学宫之内,儒家的学问一直有,儒家之力……多有打压,接下来怕是会更加严重。”
“……”
张良落于一事。
一件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解决的事情。
“那……你觉咸阳此举可以成功吗?”
一语反问。
“应该……很难。”
“不是没有机会!”
张良沉吟数息,给予应语。
“那儒家会消失吗?”
旁边一语再问。
“消失?”
“应该不会!”
“……”
“既然不会,子房,你何必如此担忧?”
“……”
“虽不会,却可能多弱。”
“……”
“弱,强!”
“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仁礼之道,是法家所缺的,是治国所必须的。”
“仁礼所在,儒道就在。”
“由弱变强,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如此,子房,又有何忧虑和挂碍?”
“……”
“道理如此,所见多难。”
“……”
“祖师当年以仁礼行天下,儒家尚小,虽所料儒家之势,亦是未有得见。”
“子房。”
“一些事,心力施为,则是道德。”
“……”
“师兄。”
“……”
师兄之言,皆为道理。
张良无力反驳。
道理如此,自己却不愿意是那个道理。
十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时小说家 最新章节第三三二六章 仁礼垂钓(求票票),网址:https://www.at77.net/124/124586/339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