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9章 艰难北行!(3/4)

作者:汉唐风月1
相当照顾了。

实在是四行团的运力已经趋于饱和,从东北军秘密仓库开始,两个步兵团的装备其实已经将四行团辎重部队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不说驮马、大车运载的装备已经达到极限,单是单兵负载就达到30斤甚至更多,这样的负重走一天两天三天或许还行,但想长途行军,那却是会把人生生累毙。

不过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冷不丁的出现89师这个意外,把四行团挡在行军路上好几天不说,还消耗了各式炮弹2000发,机步枪子弹十万发,看似是给四行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却意外的帮四行团省出了不少运力。

最少腾出了十辆大车和20匹驮马的运力出来,这让还处于代理期的辎重连连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物资装备多是好事儿,可若是把人生生累死在行军途中,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从一开始唐刀用近乎涸泽而渔式将辎重部队运力压榨的一干二净,庄师散和辎重连连长都表示不同意见,只不过都被唐刀一票否决,宁愿他这个当团长的自己都要背上几十斤装备,坐骑也变身为驮马,好不容易才组建的威风赫赫的骑兵连也全体下马成了运输队。

那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北方物资究竟会贵乏到什么地步,尤其是装备。

但唐刀却知道,那支在陕北誓师出兵的部队对装备的渴望。

根据存放于军事博物馆的129师战史记载,做为第十八集团军的三大主力师之一,9月30日,129师在富平县庄里镇誓师出征。

为保卫边区,129师留下一个主力步兵团外加385旅旅部约4000人,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129师主力共9367人。

而这只几乎代表着第十八集团军最高战力的9000余人装备如何?亲眼观看战史记录的唐刀当时无比心酸。

当时的129师全师共有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步枪马枪子弹43012发,平均到每支步马枪,仅十发子弹;驳壳枪539支听着挺不少,可子弹仅2872发,平均到每支枪仅有5发子弹;手枪93支、博格曼冲锋枪3支,共有6051发子弹,平均每枪63发子弹;

轻机枪93挺,子弹27361发,平均每挺机枪294发子弹;重机枪29挺,子弹23222发,平均每挺重机枪801发子弹;迫击炮6门,炮弹678发,平均每门炮11发;

全师皆布帽,无钢盔,另外还拥有手榴弹数百枚及数十把刺刀,那是只有精兵才有资格装备。

唐刀至今犹记得同去的还有个在某集团军司令部机关的少校参谋,那位显然没在一线部队呆过,对解说员问了一句:“连刺刀都没有,当时的我军如何和日军白刃战?”

面对着解说员不解且轻蔑的目光,带队的老教授勃然大怒,当场让那个书呆子滚回军校关两日禁闭。

谁说刺刀都没有就不能白刃战的?9000多人总共就只有不到5000不到的枪支,剩余4000人赤手空拳吗?那支从无到有组建起来的部队或许装备差,但从不缺乏捍卫自己理想的决心。

大刀和梭镖以及抵达大山之后利用天然材料发展出来的红缨枪,是每名士兵的标配!

不管是伏击战还是攻坚战,三枪过后,步兵就得冲锋,对于白刃战,他们可比喜欢用白刃战彰显自己武勇的日军更喜欢,不是要彰显自己的武力值有多高,而是,没子弹可供他们消耗。

唯一能消耗的,只能是人命!

就像一战成名的115师,以优势兵力并有优势地形对板垣师团的一个辎重大队千余人形成有效包围,而且在外围,两个步兵团将该部日军的援军死死挡住,按道理来说,这千余名日军不仅是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