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四章 一个喜爱扇子的日本人(1/3)

作者:言西早的谭
“大哥,这一次不是来参加拍卖会的么?怎么来到居民区了?”第二天,刘成带着李立来到了一个东京的生活区,这里也不像是搞拍卖会的地方啊?

“兄弟,这次我找了一位日本老人,早些年这个日本人在中国待过,战败后回到了日本,一生没有子嗣,收藏了不少中国的东西,我有些拿不准,这不就让你过来看看,你就放心吧。保证你会喜欢的。拍卖会是在明天....”刘成说着将车停了下来,带着李立跟张治国七拐八拐的来到了一个普通的日本人家庭,独门独院的那种。

刘成带着两个人走进小院,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日语,只见房门被轻轻的推开,一个日本老人出现在三人面前。刘成连忙鞠躬问好,反倒是李立挺直了腰杆看着这个日本人。

全程都是刘成再跟他交流,李立只是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只见老年人颤颤巍巍的从房间内抱着一个木盒走了出来,从里面拿出来了几个扇袋。李立接过其中一个扇袋,从里面滑落出一把扇子,同样是已经残缺了扇面,只留下扇骨,一共有六把扇子。曾经李立从荣瑾汐的手中买过一把清代金农的扇子,这几把却没有那么好,第一把扇子李立仔细的端详起来,这柄扇子是民国的范节庵刻的扇子,全名应当是范节庵刻金城扇骨。雕刻的内容乃是【北楼金城,计兴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时书问,不解关怀,顷积血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等字样。】这位范节庵生于1918年,在2002年才去世,乃是浙江人,师从张志鱼。留市作品不少。

第二把同样是民国的,谭一民刻蔡铣稿扇骨。谭维德,字一民。安徽合肥人。近代竹刻名家。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从军,后寓居苏州,从事竹刻。善于扇骨上临摹钟鼎文字,刻古钱币尤为精绝。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返国后从军,后寓居苏州,从事竹刻。一生所刻竹骨甚多。曾见《谭一民丙子年所刻拓本》两册,集谭氏所刻竹骨一百柄,有吴梅题签,为其作书画者有吴待秋、陈迦盦、朱竹云、蔡震渊、张宜生、吴秉彝、柳君然、张星阶等,都为当时画坛俊彦。毛笔与铁笔有机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倍添雅趣。又尝见其竹骨一柄,所刻古泉,邢神毕肖,古意盎然,风格颇似张楫如得意之作

第三把同样是民国商笙伯的刻骨扇,商笙伯先生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清朝同治、光绪年代,印刷术还不发达,幼年时代生长在农村的商笙伯,很难看到画册,祠堂庙宇里的壁画,就成了他的老师,他经常去长乐大祠堂等地仔细揣摩,然后回家背临。小时候画公鸡,深受小友们的爱慕。成人后,他出外就幕,从政数十年,仍学画不离,他看过许多名人字画,民国初,在上海与著名画家吴昌硕、王一亭、倪墨耕等酬诗作画,过从甚密,因此,艺术上足有长进,作品逐渐为世所重,至于誉满海上,蜚声国外。

日本老人拿出来的这六把扇子中,李立找出了三把是比较值得收藏的,其余的三把都是一些不知名的。但是都是属于民国时期的物件,距今不足百年,不过也算是老物件了。三把有名气的,李立给出的价格是5万一把,三把没有名气的李立给出的是2万一把。当然这是按照RMB的说话,换算成日元则是将近330万日元。刘成作为翻译官,则开始跟日本老头的讨价还价。最终,日本老头以350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李立。

“大哥,给这位老头拿点土特产过来呗,看着一个人也怪不容易的。”李立看着颤颤巍巍的老头,心生怜悯之心,琢磨着自己从中国带来的一些土特产,便让刘成送点给这位老大爷。

“お年寄り、これは私の友達が中国から持ってきたプレゼントです。どうぞご笑納ください。”刘成从自己的车后备箱里,拿出两瓶茅台酒走进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