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2 三月的第一篇论文(2/4)

作者:一桶布丁
前的论文选取出来了一节,然后开始命题跟撰写摘要。命题很简单《orhism》,接下来是撰写摘要。

“目前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对于现阶段人工智能基础的深度学习来说,对数据的认知跟事物之关联,仍然深度依赖于复合函数拟合,没有确定的数学原理支撑,导致的结果便是要实现所谓深度学习功能便只能依靠人工调整参数。”

“本文以同构论为基础,深入描述了一种通过纯粹数学原理,构建机器意识模型的方法,并证明了对类人学习模式可逆计算的可行性,这一发现旨在对未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发展方向在数学原理方向指出一条新的可行道路。本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这样写论文当然是极快的,因为接下来论文主体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毕竟这篇论文本身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篇宁为准备之后发布的大论文中一个已经证明的一个定理。

之所以宁为之前没想过要把整篇论文拆分,是因为光是解决这一个问题,没有配套的各种神经网络架设基础,对于现实人工智能的指导意义并不算太大。

但现在既然要为三月刷名声,当然也顾不上那么多。就这样,半个小时功夫,洋洋洒洒数万字二十多页同时也是三月的第一篇论文便横空出世。宁为考虑了片刻,一作跟通讯作者都署上了三月的名字,二作依然留给了余兴伟。

这些到都是小事,到确定通讯单位的时候把宁为难住了。

要想让三月的神秘身份可以继续隐藏下去,还真不能留燕北大学,毕竟作为华夏顶尖学府,燕北大学研究类似方向的教授就那么些个,想藏拙这都不是一座适合的院校,不留通讯单位总感觉有些亏了。

宁为到是已经不太在乎论文发表后那点奖励,比如丢给江晨霜的那张卡里,就不止是他博士跟助教的补贴,还有他在大会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后学校给的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现金奖励,总计三十万,这笔钱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但这事不光是钱那么简单,学校为什么肯拿钱奖励高质量论文作者,还不是因为这些优秀论文可以对学校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所以宁为思索再三后,决定把这系列荣誉暂且送个自己曾经的母校——江城大学。

虽然之前还是有些不愉快,但自己受了委屈时,起码数学院的领导们还是站在他这边的,他的论文还没发表时,李秋实就告诉过他,有院领导亲自出面去跟研究生院那边交涉,解决问题。

而且江大数院的教授们其实真的相处下来,都还是很可爱的。留个江城大学的名字,一帮教授们相互怀疑对方是论文原作者,想想也是挺逗的。也算是他毕业之后跟曾经的母校开个大概率没人会介意的小玩笑。

确定了这些之后,宁为把论文丢给三月进行审核跟检查,修改了几处小毛病之后,宁为开始考虑这篇论文到底是投哪个期刊了。

考虑片刻后,宁为决定把论文发给《数学年刊》,怎么说呢,当初虽然就是《数学年刊》拒了他的稿子,但康纳森这位主编的人还是不错的。

想到如果不是这位主编直接拒掉他的稿子,还给他发了那封邮件,而是选择把他的论文拖上一年半载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毕竟在数学领域,一篇重要论文被学术大佬们讨论个一、两年也不算太过分的事情。既然现在康纳森还在主编的位置上,那么这家刊物应该还是可以信任的。

轻车熟路的将三月的这篇论文投出去后,宁为看了看三月,说道:“继续审你的稿子吧。保持速度,不要懈怠,爸爸说了给你换大房子,肯定不会骗你的,不过你也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