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73 好人宁为(2/4)

作者:一桶布丁
,这些国外的科学家们继续上班,很轻松就能在怨言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室全年无休的目标……

当然,前提是人家引进工作能一切顺利。最起码得像那样有上千的高端学者投奔实验室。不过宁为还是信心满满的,有三月这个越来越精通人性的大杀器,现在已经让人才引进工作走向了极为良性的循环。

那些投奔基础试验基地的科学家们已经不再局限于艾德温·乔治的引荐跟介绍。一件事情做的久了,谁还没几个至交好友呢?呆的舒服了,呼朋唤友都是基本操作。

而且宁为真心发现,凡是那些在科研方面好奇心重的科学家们还是很可爱的。绝大部分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并不高,也不太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时像三月这样的科研助手才是他们最稀罕的。

毕竟谁会不稀罕一只没事趴在那里养眼,有事了“喵”的一声,马上就能给予研究助力的超级实验室助手呢?而且进行数学分析跟模拟进度还特别快,曾经要等两、三天才能拿到的结果,基本上当天都能给出报告。以往要等几周,甚至数月的大型复杂计算结果,现在基本上半个月之内都能有消息。

这种效率也足以让人爱上这里的科研环境。

再加上从实验室出来,想要放松时,还有能找到一、两个知己喝上一杯,这环境是真心无敌了。

这也让宁为感到非常满意。

毕竟这些教授们的工资其实并不算高,在基本生活已经有完美保障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许多喜欢表达的科学家,有了三月这个贴心的助手,还能够完全无障碍的使用华夏互联网产品,这就更让人感觉惬意了。

尤其是很反直觉的是,华夏绝大多数普通人其实潜意识里要比那些西方的普通人更尊重知识,更尊重高级知识分子,这就是许多文化人能成名的原因。可惜的是许多人并不珍惜这一身份,活生生将“高知群体”这个原本褒义的词汇,玩成了“砖家”而已。

比如这样的科学家闲暇时想在网络上科普些东西,三月能手把手的帮他们申请整套各类互联网产品账号,企鹅微博、知否等等,还能实时把这些人想要发表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并将评论区那些中文的问题同步转化为英文,或者其他语言……

不用怕这些发言没人看,毕竟有三月这个小可爱呢……

虽然它遵守华夏的人工智能法案,在每个社交平台上只有一个账号,但这并不妨碍它能详解各个平台的算法,然后将这些内容精准的推送到那些喜欢这些知识的人群面前,来帮助这些科学家们在华夏俘获大批粉丝。每一个公开发言都能极快收获无数回复跟提问,也能让这些科学家在华夏迅速获得归属感。

总之,三月是真的照着宁为的要求,把这些不远千里来到华夏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做贡献的科学家们在精神层面伺候得极好。这些科学家们自然也愿意邀请三、五好友来一同奋斗。

所以其实艾德温·乔治的数据都不准确,从他的视野来看,这三个多月时间里也就四十多位科学家、教授去了华夏,但实际上研究新理论基础实验室已经聘请127位常驻外籍学者。

这些还都是经过了考验,的确是现在实验室急缺的人才。

不符合要求的都被礼貌的劝回了。比如那两位到华夏,又回到的物理学家,明面上的理由是待遇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实际上还是因为需求不匹配。如果真的有用,宁为是真舍得给出顶级待遇的。

别说这项研究国家已经拨款,就是他自己出钱也会把人留下来。

总之在这个春节,宁为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出意外的话,他几乎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提前完成第一个十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任务找到在宏观世界进入尺短空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