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1章 运河(2/4)

作者:隔壁小王本尊
的情形基本一致。

徐徐走到寝宫之外,看着这大好河山,周世显清澈的眼中闪烁着锋芒,散发出阵阵王霸之气。

这是多年征战,杀伐决断养成的杀意,此时,哈缇婕刚好从外面走来,看到这么一幕不由得娇躯一震,本能的两股战栗。

手一抖,捧着的托盘险些掉落在地。

周世显微微一笑,一边在这千年历史的皇宫中闲庭信步,一边盘算着那些年,盛唐王朝的兴衰荣辱。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如果说大明是死于积弱,那么大唐,便是死于富强,因为人一旦强大了,富裕了就会飘,一飘起来就会犯错。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看这个强盛王朝的掌舵人,所带领下的精英阶层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盛极而衰呀。”

背负着双手,仰望天空,天空中万里无云,周世显发出了一声轻叹,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

这事儿就要从安史之乱说起了。

但凡强盛的王朝,没有不爆发叛乱的,政策再好也有不服管教的蛮夷之辈,关键在于掌舵人的手段如何。

安史之乱长达八年,实在拖的太久了,事实上,要不是唐朝皇帝犯下数次重大战略错误,是很有可能在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内结束的。

这就要说到那位唐玄宗,唐明皇了。

这位爷就是太飘了,当年安史之乱爆发七日后,这位爷,才最终相信了安禄山叛乱的事实。

这可真是太飘了,在盛世大唐的荣耀照耀下飘上天了……

人家安某人都起兵作乱,攻下了好大一片地盘,他还在半信半疑,为啥呢,因为宰相杨国忠。

这位爷就更离谱了,由于个人恩怨,这位大唐再想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进言安禄山要造反。

早就失去了英明果决技能包的玄宗皇帝,起初还上点心,后来却为安禄山装傻充愣的奥斯卡式演技,以及肉麻的马屁大法所迷惑。

每次再听到类似“安禄山要造反”的禀报后,都不以为意。

更离谱的是安禄山都快打到长安了,这位大唐皇帝还是没当回事儿,认为叛乱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其他人深受朝廷隆恩,不会跟着造反的。

大唐盛世呀!

这位爷很自信的认为要不了几天,安禄山的脑袋肯定被人砍了送过来,这是已经飘在天上了。

之后,安禄山只用了短短三十几天的时间,叛军从范阳开始,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攻破洛阳。

大敌当前,玄宗皇帝终于有点慌了,可这个时候,宰相杨国忠还飘着呢,还是没把安禄山放在眼里。

这货,又干出了一件离奇的事情,他决定趁着安禄山叛乱,陷害掌握二十万军队的名将哥舒翰……

按说,此时整个局势可以说大唐朝廷有利,河北战场的政府军在两位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率领下连战连捷,切断了叛军范阳与洛阳之间的通道。

战争陷入僵持阶段,朝廷可以以举国对一隅,形势对安禄山很不利,可慌了神的玄宗皇帝开始了一波微操。

这位大唐皇帝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开始大手大脚的干预前线战事,瞎指挥,他干了啥。

他直接干预指挥,连杀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又强迫哥舒翰出潼关迎战叛军,导致哥舒翰全军覆灭。

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嘶!”

这剧本有点眼熟吧,孙传庭孙督师在棺材里叹了口气。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给了安禄山三个边镇的兵权,使其拥有超过十五万的兵力,才有了造反的资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