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种收割!”

老朱铿锵有力的声音,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上位英明!上位想得太周到了!”

大家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剩下高兴了。

果然不给足了好处,是没人愿意卖命的。

其实现在就看得出来,张希孟最初设计口粮田,是为了保证基本民生,甚至是维持均田大局,防止土地兼并。

但是老朱公布的口粮田,已经变成了先归附的福利。

想逐鹿天下,就不可能没有稳固的基本盘。

在老朱治下,先给你一份不用缴纳田赋的口粮田,有人从军,还给你加倍,就问你动心不?

至于土地的问题,反正可以从大户收缴,荒地也不少,实在不行,还能往外打,抢夺新地盘。

总而言之,这一次分配,是肯定够用的。

等人丁滋长,需要重新分配的时候,估计已经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了……如果顺利打下天下,就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败了,人都死了,也就不是老朱要操心的了。

不过老朱还是留了个后门。

“口粮田之外,剩下的田亩按照人口,平均分给各家,称为流转田……这部分土地,需要缴纳田赋,而且收成越高,田赋越高。每隔十年,要根据人口数量,重新分配一次。”

“再有,在口粮田和流转田之外,还有桑麻田,就是给各家各户,种植桑树,果树,生产丝麻,织布制衣。在咱的治下,要吃得饱,穿得暖!”

很显然,这个桑麻田,就是北魏隋唐的永业田。

黄河泛滥,灾荒不断,流民遍地,可不只是饿死无数人那么简单。

张希孟早就经历过了,野地里的蒿草树皮,都被流民吃光了。

眼下的黄河下游,不光是人活不下去,生态系统也彻底崩溃了……虽然元末还没有生态环保的概念,但是作为治河高手的贾鲁,也指出了这一点。

必须鼓励种树。

桑树也好,果树也好,要让大地尽快绿起来。降低洪水的程度,还能给百姓提供一些烧材。

女人也可以织布纺纱,换取银钱,贴补家用。

男耕女织,这是农业时代的天然分工。

“具体的丈量方式、田赋税率,还有对有功将士的赏赐标准,咱会很快公布……总而言之,大家伙只要放心打仗,咱姓朱的不会亏待大家伙!”

老朱的宣告,简单利落,没有任何虚幻的大饼。

讲话结束,就有人去落实。

打胜仗,抢地盘,杀豪强,分土地……这一套简单粗暴的理论,直接塞进了大家伙的脑袋里,根深蒂固,牢不可摧。

同时被植入将士心中的还有朱元璋三个字!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什么郭大帅的干女婿朱公子,有的只是主公朱元璋!

不要说老朱昔日的部下,包括驴牌寨那些新进归附的,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恨不得立刻就出去打仗!

好在老朱还是冷静的,人多并不一定比人少更强大。

他让手下弟兄加紧训练,厉兵秣马,准备对横涧山的老张下手。又让李善长去落实分田,忙得不亦乐乎。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对一件事难以放下,甚至到了着魔的地步……如果不能解开疑惑,他连觉都睡不好。

“张先生,你跟咱说实话,是不是天命在咱的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