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类似的观点,魏观也说过,他不能浪费学校的宝贵资源。

虽然这话在张庶宁听来是歪理,但歪理也有存在的基础……有些论断,还符合一些现实,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张庶宁把精力放在了这上面……渐渐的,他发现了一些异样的东西,比如说这些夏河寨的学生,尤其是通过考试的,他们变得相当自信,说话有条理许多,也重视自己的卫生,行走坐卧,比起原本都提升了一大截。

他们会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会买最便宜的牙具,每天定时洗漱。他们还会不遗余力,如饥似渴地阅读。

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甚至有人尝试着写文章,投给报社。

根据张庶宁的评估,只要能维持这个状态,要不了一两年时间,就算是真正和那些出身条件较好的学生相比,也不会差太多。

这就让他大为惊讶。

穷学生,乡下孩子,到底是差在哪里?

渐渐的,张庶宁得出了一个结论。

其实这就是长久以来,塑造的结果。

人们更仰慕那些条件好的家庭,觉得他们动作优雅,穿着体面,代表着尊贵气派……普通人要跟他们学,学不来就自愧不如,低人一等。

久而久之下来,那些出身良好的孩子,优点被放大了,反过来,穷人的缺点被放大了。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代代传承,千百年塑造,最后就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他们的子弟,确确实实,比穷人更出色。

好玩的是,似乎穷人也接受了这一点。

在学堂里,一些穷苦子弟的孩子,也处处唯唯诺诺,邋遢懒惰,怯懦,缺少自信……这种情况,还能够改变吗?

张庶宁认为,能改变!

要怎么改变呢?

那就是胜利!

比如说这一次考试,夏河寨的学生,就凭着自己的努力,击败了那些富家子弟,在千军万马丛中,杀了出来!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一种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胜利!

只有胜利,才能解决问题!

他们并不差,只要有适当的条件,甚至远远不如那些富人子弟,他们也能像野草一样,顽强生长,取得相当不错的成就。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张庶宁像个开心的孩子……确实,他的确还算是孩子。

张庶宁立刻给老爹写信,他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爹。

不光是男女一样,还有贫富,也都一样,

或许一时看起来有差别,但是这个差别,绝对不是不可以改变,更不是生生世世的。甚至张庶宁觉得,在穷苦子弟身上投入,或许远比富家子弟要好多的。

因为他们更愿意付出,更能吃苦,改变命运的冲劲更强……只要适当引导,投入一点点资源,就能培养出相当多的人才。

张庶宁觉得,自己老爹心心念念的人才培养,或许真的可以从乡村入手。不过为了验证他的想法,最好还是找一处试验,哪里更合适呢?

毫无疑问,就是北平了。

反正朱棣有钱,让他出。

看看花同样的钱,到底哪一种的效果更好?

张庶宁越发喜悦,因为他发现,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或许真的是前途无量,远比出将入相,更能改变大明朝。

他不光要告诉老爹,还要告诉夏知凤,告诉黄观,胡俨他们,他希望有一群朋友,一起来研究,一切寻找答案……

就在这时候,蔡本来了。

师生见面,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尴尬。

“怎么说呢!我还是把你当成我最好的学生。”蔡本沉吟道:“你很聪明,知道拿学堂的题目,去教那些孩子,死记硬背,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