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2/3)

作者:青史尽成灰
就是利润!

因为只有利润,才能牢牢绑住每一个人,才能滋养武力,让船队变得更庞大,武力更雄浑。

武和利就是哼哈二将。

二将之上,还有一个头脑,那就是文明!

也就是老朱所讲,要把华夏的魂儿延伸出去。

学堂,庙宇,祠堂,这一整套东西,都要送出去。

“先生,咱准备亲自送送乡亲,没有别的,咱给他们一抔家乡的土,分一炷祠堂的香,让祖宗保佑他们,顺利出海!”

张希孟连连赞叹,“主公想得周到,这个办法确实很好。”

老朱笑道:“既然如此,先生要不要也跟着咱去一趟刘家港,送他们出发?”

张希孟稍微沉吟,随即就道:“主公,我倒是想去,不过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我打算写篇文章。”

老朱笑了,“先生,你可有很长时间没写东西了,必是妙文!”

张希孟道:“也就是关于对外开拓的一点想法,略作对比罢了。”

张希孟说得客气,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任何文章,都会带来巨大的反响。当然了,张希孟也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确实要用心写这篇文章,把对外开拓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

其实对外开拓的核心在哪里?

是不是把人送出去就行了?

或者就是开阜通商,做生意赚钱?

张希孟觉得这都不是对外开拓的真意。

首先,对外开拓,既然是走出去,就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如果谁敢不听,就举兵讨伐,严惩不贷!

根据这一条标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真正的对外开拓,其实不多。

抛开先秦的分封诸侯,严格算起来,只有两次。

依次是汉武帝通西域,一次就是郑和下西洋。

汉武帝刘彻,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历代帝王,文治武功的一个巅峰。

他为了对付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二年,张骞返回,大月氏不复当初,按理说寻找盟友的原定目标已经错过了。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继续派遣兵马使者,经略西域,并且设立西域都护府,派兵驻扎!

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是有了驻军,西域诸国,才要听从大汉的号令。

丝绸之路的东段,牢牢掌握在大汉手里。

而且汉人还不满足这些,派遣使者,继续向西,甚至要寻找所谓的大秦。

这种把商路置于自己掌握之下,努力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才是大汉留给后世的最宝贵财富,最珍贵精神。

同样的,历史上永乐朝七下西洋,派遣庞大的船队,不光是大明的近海,包括印度洋,都纳入了掌握。

海上丝绸之路,悉数归于大明掌握。

有不服管教的,立刻派兵讨伐,三宝太监,也是灭国无数的狠人,只不过这些国家在大明的眼里,和一个个的村子差不多罢了。

没有武力保驾护航,不能掌握制定规则的权力。

这样的向外发展,根本算不上开拓,只能是被动打开国门。

张希孟不吝笔墨,盛赞大汉之后,不由自主就把鄙夷的目光落在了赵宋身上。

苍天原谅,张希孟真不是要黑大宋朝。

只不过他纵观历史,想要找一个反面教材,而且大家还比较熟悉的,那一定是大宋。

没办法,赵家人的拉胯,根本没救!

众所周知,赵宋对外贸易也很发达。

甚至发达到了倭国派遣女子,来到大宋春风一度。

很多人提起这事,都觉得特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