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95章 贾珩:我愿已成,不复奢求(2/5)

作者:林悦南兮
:“给豪格送去旨意,让他速至盛京,他现在已经不是肃亲王了。”

以为躲在朝鲜就没事儿了,简直是痴心妄想!

那位汉人的卫国公曾经说过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阿济格道:“十四弟,兵部军器监的匠师已经在改进相关炮铳,但仍然达不到红夷大炮的射程。”

多尔衮想了想,道:“派人去汉国的军器监,盗取图纸,等运送过来,再做仿制。”

阿济格拱手称是。

待阿济格离去,多尔衮捶了一下桌案,心头郁郁难解。

不知从何时起,大清就开始诸事不顺,现在又折损了正蓝旗的不少精锐,国力愈发虚弱了许多。

就在这时,外间的太监说道:“王爷,范先生求见。”

范宪斗这会儿在太监引领下,跨过门槛,进入南书房。

范宪斗快行几步,行了一礼,说道:“老臣见过摄政王。”

多尔衮连忙离了书案,双手虚扶,热情说道:“范先生,快快请起。”

然后,高声说道:“来人,看座。”

范宪斗做受宠若惊之状,说道:“摄政王折煞老臣了。”

多尔衮赞道:“范先生是先皇的两朝老臣了,如无先生勾画经纬,参佐机务,大清也无今日这般建国称极,称孤道寡。”

范宪斗连忙说道:“王爷过誉了,也是两代先皇励精图治,雄才大略,老朽不过风云际会,附随骥尾。”

多尔衮笑了笑,旋即,正色说道:“范先生,如今国事艰难,我八旗精锐又折损一旗,反观汉廷,自卫国公在平安州侥幸而胜以后,汉廷蒸蒸日上,于西北、藏地先后取得大胜,范先生觉得汉廷如何对付。”

现在女真虽然没有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但清国高层也大多嗅到了一些江河日下的味道。

范宪斗面色凝重,手捻颌下胡须,说道:“王爷,老朽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多尔衮整容敛色,说道:“先生请讲。”

范宪斗道:“我朝太祖打败汉廷大军,彼时,汉廷承平日久,妄自尊大,贪官污吏横行,国内更是灾患不断。”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当初我随父汗起兵,汉人朝廷的确是腐朽不堪。”

“等到崇平即位,此人虽有励精图治之心,但性情急躁,志大才疏,未得其人,直到卫国公出世。”范宪斗冷声道。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还是这卫国公是我大清心腹大患。”

范宪斗道:“一日不除此人,大清一日不安,再无入主中原之心。”

其实很多时候,中国古代的历史大多带着因人成事的色彩。

多尔衮道:“先前汉廷故赵王之子陈渊,想要施展离间之策,最近又功亏一篑。”

范宪斗道:“那就再想想别的法子,如卫国公这等臣强而主弱,迟早会有龃龉。”

其实,范宪斗没有说错,因为如果宋皇后被贾珩染指以后,某种程度上君臣两人也就有了龃龉,当然随后还会有别的嫌隙生出。

多尔衮默然片刻,说道:“此非一日之功了。”

范宪斗道:“此外就是暂且休兵止戈,合纵连横,静待汉廷变故,彼等正在推行新政,定然掀起一场风波。”

多尔衮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

正如三国局面一旦形成,短时间也不可能决出胜负。

待范宪斗离去以后,多尔衮心头焦虑不胜之时,殿外的廊檐之中,隐约传来熟悉的女子声音:“十四叔。”

多尔衮循声望去,只见庄妃一袭朱红色衣裙,葱郁秀发梳成小把头儿,胳膊上挎着一个食盒快步而来,丰润玉颜上笑意嫣然。

多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