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18、杨凡的铁路计划(2/3)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适宜长途运输,车内设正、副司机各一名,司炉二人.在一定的时间清炉加水,需要部分站点设有给水站。

小火车铁轨宽762毫米,钢轨类型为15公斤/米。每根铁轨长十米,每公里不足200根,每米有3根枕木。

等这条小火车线路,在京城的16公里环形线路上,运营成功后。杨凡准备再修两条长距离的铁路线。

第一条,修建北京经天津到大沽口海运码头的线路,全长200公里。

现在大运河的天津到京城段,需要逆流拉纤。而且冬季运河结冰还不能用。如果修建一条,帝都经过天津到大沽口码头的铁路,会有众多的好处。

首先,漕运的运费,就能赚出来足够运营这条铁路的钱。

以后就不用拉纤了。拉纤太慢了,成本也很高。至于纤夫们杨凡会给安置的。

这条窄轨铁路建成后,可以联通京城和海运码头,这条铁路能够取代北运河,成为新的交通大动脉。

这条路线上货运繁忙,铁路建成后,肯定能赚大钱的。

第二步,修建陇海铁路。

设计线路,从连云港经徐州、任丘、开封、洛阳到西安,全长一千公里左右。

杨凡主要考虑,今后这里是大明造反的重灾区,人口损失极大。

小火车铺轨简单,修建快速,但运力却非常不错。今后这些地方乱了,杨凡打算把人都运到连云港出海,去海外殖民地。

五台机车,杨凡准备一台放在京城搞城市交通。一台放在京城到天津港这条路线上。剩下的三台全部放在陇海线上。

陇海线的轨道和枕木不够,可以自行生产一些。这些小型轨道技术难度不大,杨凡的钢铁厂应该可以生产。也可以让二愣子继续买一些。这些淘汰的、废弃的设备等同于废铁,传送花不了太多黄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现在陕西就已经很乱了,可以说是遍地烽烟,饥民四起。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失败为止。一共动乱了37年。

动乱过后,全国人口从崇祯元年的两万万,下降到康熙十七年的一千九百万。战乱、瘟疫、天灾、人祸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

杨凡没有太多时间等待自己搞的火车成熟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引进现成的,一边用这些现成的做参考,研究和发展自己的。

杨凡觉得,与其让这些人口在乱世中损失掉,不如把他们运走,去给自己开发殖民地。

大明的气候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但是亚热带和热带的肥沃土地多的是,东南亚、澳洲、美洲,无主的土地太多了。

大家何必在大明这里打个你死我活呢。

长江、珠江有水运便利。杨凡有蒸汽机,有先进的船舶。水运的效率是非常大的。运量也惊人。那边移民不难。

只有北方没有先进的运输手段。

杨凡修建陇海铁路后,整个中原的交通就盘活了。从连云港到西安,两天两夜就可抵达。不论是救灾,还是移民都有了实现的基础。

以后杨凡要是想更进一步,经略中亚和西亚地区。可以继续延长这条铁路,从西安继续向西修建,经兰州向西,经河西走廊到尹犁河谷。然后一路向西,军队打到那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小火车虽然运力不如标准轨铁路,但是先临时凑合一下,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