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四章北府散将(2/3)

作者:宇十六
冯该对雍州进攻。至于郭铨,桓玄决定调他返京,任前将军。

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兵败后逃往涂中,被人告发被擒,正押往京中。桓玄没有安排豫州刺史的人选,准备留与刘牢之。

里里外外安排妥当,天色已经不早,桓玄有些疲乏,准备前去休息。

桓玄在京中并无住所,居于宫中于理不合,京中最好的宅院莫过于乌衣巷,桓玄看到谢混笑道:「望蔡县公,愚有意暂借在谢太尉宅中,不知可妥。」

谢混淡然应道:「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邪?」

桓玄脸色一变,面露惭色。

卞范之连忙缓和道:「东府是丞相办公之所,主公即任丞相,何不就在东府住下。」

桓玄顺坡下驴,道:「善。」

接下来几天桓玄很忙,京中门阀纷纷前来示好,亲朋故旧自然要前来跑官要官。

新安太守殷仲文,原南蛮殷觊之弟,殷仲堪的堂弟,是桓玄的姐夫,因桓玄受朝庭猜忌,贬为新安太守。

得知桓玄入主建康,殷仲文当即命人备车,弃了新安太守之职,前来京城投奔桓玄,桓玄命其为咨议参军。

桓玄感觉畅快无比,朝堂之上无人敢出反对之言,一应朝政皆由他他说了算,恨不能在东堂之上疾呼「大丈夫当如是」。

桓玄的荆州兵马接管了京城,北府军北府军在刘牢之的率领下并未进京,而是退守冽洲,等候桓玄兑现封赏的诺言。

刘衷得知桓玄进京,带着豫州水师千余人出长江口,驻扎在一处海岛。

当初杨安玄剿灭逐水雁,让接任的刘衷查找逐水雁的暗巢,功夫不负有心人,真让刘衷找到了这座孤岛。

岛上有淡水,许宏在岛上还积存了不少粮食物资,刘衷便将此岛辟为基地,率舰出海时会来此补给。

眼见京城被自己牢牢把控,桓玄开始「快意恩仇」,举起清算的屠刀。

首先要杀的当然是司马道子父子,司马元显的罪状很好罗列,「骄奢狂纵,残害忠良,任用女干邪」等等,与其六子被判弃市。

倒是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罪名难安,桓玄记恨当年之仇,以「贪婪骄恣、宠昵群小、酗酒、纵子不孝」等罪名上疏,建议将司马道子弃市。

司马道子与京中门阀交情深厚,常常在一起宴饮悠游谈玄,京中士族都以为处罚太重,朝议时否决了桓玄的建议。

桓玄初掌建康,亦不敢太过违逆门阀的意愿,毕竟朝堂上的众人彼此之间非亲即故。

互相妥协,最后以天子名义下诏,流放司马道子江州安成郡。

说来可悲,司马道子身为会稽王,曾任太傅、丞相、司徒、扬州刺史等要职,主政多年,被押送至延尉时,满朝文武居然无一人相送。

守孝在家的王珣之子王珣,特来道旁相拜、攀车涕泣,算是还了当年屡次征召的情份。

处理完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剩下的小角色很快就被决定了命运。

司马元显的心腹张法顺、太傅参军荀逊、庾楷庾鸿父子、吏部郎袁遵、谯王司马道子一同弃市。

让人没想到的是桓玄居然把冠军将军毛泰、游击将军毛遂也归在弃市之列,毛泰在抓拿司马元显时痛殴了他一顿,一是解解心中怨气,二是向桓玄表明自己与司马元显誓不两立,结果弄巧成拙,自己与兄弟也成了陪斩之人。

司马元显的两大心腹,张法顺和王诞,桓玄当然不肯放过王诞。右将军桓修为舅舅求情,桓玄看在自家堂兄的面子上没有杀王诞,将其流放广州岭南。

被判流放的还有丹

阳尹司马恢之、广晋伯司马允之,太傅主簿毛遁等人,京城一片血雨腥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