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六章志存高远(2/3)

作者:宇十六
何而来?」

「再穷也不能穷兴学之事」,杨安玄笑道:「岳丈放心,小婿会量力而行。」

孔懿不再细问,道:「你建弘文庄招纳儒士,又想纳百家争鸣,弘文庄怕不能容纳这么多人。」

从内心讲,孔懿还是希望杨安玄独尊儒术,其他百家点缀一下即可。

杨安玄脑中浮现前世综合性大学的场景,道:「弘文庄只是第一步,小婿有意效当年齐国建稷下学宫,广纳天下有识之士。」

孔懿深深地望了一眼杨安玄,齐国建稷下学宫是集天下贤士谋略,富国强兵、争雄天下,杨安玄在雍州大力兴学,莫非也意在天下。

如今杨安玄已经和苗儿订下亲事成为自家女婿,推广儒学自己自会全力相帮,若是他要兴兵争夺天下,孔家当如何自处?

孔鲜道:「大人,安玄除了办校兴学外,还有意整理儒家失散的典籍,校正流传的经书,编撰成「儒藏」,作为儒家著作的总汇。」

孔懿的注意力立时被孔鲜的话所吸引,道:「此乃造福千秋的大事,弘文庄这些人手怕是不够,老夫要请几位朋友前来相帮。」

看了看孔鲜,孔懿道:「鲜儿,编撰「儒藏」之事甚大,需时长久,为父年岁已大,若生前不能完成,你要继续完成此事。」

孔鲜起身郑重应诺。

杨安玄道:「愚深感儒家经典散失、礼仪不存,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等祭祀仪式皆不齐全,愚想请岳父在编撰之余补齐这些礼仪。」

孔懿眼中兴奋之意大作,无论是修撰儒藏还是完善儒家礼仪,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作为孔子第二十五代孙,他活在先祖的光环之下,承爵奉圣亭侯,一生致力读书育人,推广儒学,却声名不彰。

东汉末年孔家一枝迁居会稽山阴,永嘉南渡鲁郡为胡人所有,山阴孔氏反受朝庭重用。

成帝时(325-342年)山阴孔愉官拜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如今朝堂之上孔安国历任侍中、太常、领军将军、东海王师等要职,亦是会稽孔氏。虽说曲阜孔家安贫守道,但弱干强枝终是心头隐痛。

自己若能编撰儒藏,完善儒家礼仪,那么曲阜孔家将重振先祖声名,在儒林中树起一面旗帜,自己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从孔懿处出来,已近亥时,此时城门已经关闭,便是杨安玄也不能随意出入,就住在弘文庄西面的客舍之中。

天上眉月弯弯,三月的微风带来春天清新的气息,杨安玄心情舒畅,弘文庄现在虽只有百余名儒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预见将来弘文庄会成为儒教圣地。

张锋提着灯笼在一旁照亮,见杨安玄脚步轻快、春风满面,笑道:「主公,为何如此高兴?」

杨安玄嘴中冒出李世民那句名言,「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见张锋一头雾水的样子,杨安玄笑道:「张锋,趁着夜色正好,活动活动手脚,看看你最近有无长进。」

张锋跃跃欲试地道:「比就比,前面有块晒谷场,那里开阔。」

两人平时有空没少校量,张锋好学,每次败后总要琢磨失败的原因,想出破解的办法。

借着月光,两人在晒谷场上比试拳腿,张锋的武艺大半是跟赵田所学,他喜欢到军营打转,从军中将士处学了不少实用的招法,孟龙符教过他刀法,蒯恩传授他拳脚发力,俞飞也指点过他射箭。

张锋很刻苦,每日苦练不辍,杨安玄非常喜欢这个机敏上进的小子,视之为弟子,闲暇时督促他读书识字。

张锋不负重望,已能独掌一面,外出办事不但能做好,

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年初前往京城打探消息,不但送来许多有用的情报,还找到了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