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零四章荆州之乱(2/3)

作者:宇十六
从手中飘落,桓玄悲伤落泪。

桓玄有五个兄长,大哥桓熙和二哥桓济为了争位,趁桓温病重串同四叔桓秘想要诛杀五叔桓冲,事败后被流放长沙;三哥桓歆毫无才干,四哥桓祎更是个傻子,四位兄长年纪都比桓玄大很多,加上桓玄甚得桓温宠溺,与他都不亲近。唯有五哥桓伟为人宽厚,小时常带着自己玩耍,与自己关系密切,自己最信任的人就是他。

桓玄生出人世无常的悲哀,这三年已有两位亲人逝去。当初夺取建康时,幸亏堂兄桓石生通风报讯,事后他授予桓石生江州刺史的要职,谁料桓石生到位不久便病死任上;这次又轮到桓伟离世了。

荆州是起家基业,父辈经营四五十年,当然要派自家人前去。桓玄嘱意徐兖刺史桓修接任荆州刺史,从事中郎曹靖之谏言,桓谦、桓修都是桓冲之子,如今桓谦是尚书左仆射、中军将军,参掌尚书省,在京中位高权重,不宜让其弟桓修再任荆州刺史,两兄弟一内一外权力过大,将来难以制衡。

桓玄于是擢升二叔桓豁之子南郡相桓石康为荆州刺史,而南蛮校尉授给了别驾羊增寿。

朝庭旨意尚未到达江陵城,宜都太守庾仄响应杨安玄的檄议在夷陵起军反抗桓玄,招聚兵马七千攻打枝江,威胁江陵。

南郡相桓石康与别驾羊增寿连忙关闭江陵城门,派人前往编县向冯该求援,冯该命驻扎在当阳城的驻军救援枝江城。

朝庭旨意颁至江陵城,桓石康接任荆州刺史,羊增寿为南蛮校尉,江陵城内人心稍定。

庾仄一面派人前往长沙郡,联合士族南北夹击江陵;一面暗中联络其兄南蛮参军庾彬、安西参军杨道护、江安令邓襄子等人里应外合,除去新任荆州刺史桓石康;接着派出使者前往编县请杨安玄牵制住冯该大军。

长沙郡以长沙相陶延寿为首,士族纷纷响应庾仄号召,推举桓亮为盟主,以讨伐庾仄为名,准备从罗县起兵前往江陵。

桓亮是桓玄二哥桓济之子,当年桓济等人暗杀桓冲未果后流放至长沙,桓亮当然不甘贬谪命运,自封平南将军、湘州刺史,要夺回父亲失去的权势。

尚未兵出罗县,便传来庾彬等人被捕的消息。庾彬等人密谋前往刺史府袭杀桓石康,其从弟庾宏向桓石康先行告密,桓石康立刻派人收捕了庾彬,同时抓捕的还有安西参军杨道护、江安令邓襄子以及主簿傅弘之等人。

消息传至长沙相陶延寿的耳中,陶延寿意识到此次反叛注定要失败,于是先下手为强,转而将桓亮等人抓住,关押进牢房等候朝庭处置。

桓石康安稳住江陵后,准备与南蛮校尉羊增寿领兵八千增援枝江。庾仄久攻枝江不下,听闻江陵出兵,手下义军出现溃逃,忙向编县的雍州大军求援。

杨安玄预料江陵将乱,却没想到桓石康迅速地稳定了局面,冯该仍没有退军的迹象。

不论庾仄出于何心,他是第一个响应杨安玄讨桓檄文的人,杨安玄不能坐视庾仄败亡。

让暗卫散布天门、江夏两郡将起军反桓的消息,延迟桓石康出兵的速度。派使者劝说庾仄率军北上,派孟龙符率骁勇营翻越荆山接应。

庾仄七千人马此时剩下不足六千,从枝江北上当阳城,半途与当阳南下救援枝江的三千兵马相遇,激战半个时辰,正要溃退之时,孟龙符率骁勇营赶至,很快杀退当阳兵马。

见到雍州兵马骁勇善战,庾仄的心中稍安,整顿兵马与孟龙符一道前往当阳。

当阳败军逃回后,立刻向冯该告急,冯该听闻雍州派出援军与庾仄汇合,生恐被截断退路,正如杨安玄所料,表面上率

军与杨安玄激斗,暗中让万余兵马带着辎重先行回返当阳。

庾仄扎营在当阳城南,孟龙符当夜率领骁勇营再次潜入荆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