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七章文化盛宴(2/3)

作者:宇十六
最为标准。

这是什么书,怎么封面上还有孔圣的画像,论语两字旁写着孔懿校订四个小字。

翻开书,里面的字三分大小,字迹清楚,最让魏宗称奇的是加了句读,读起来分外醒目。

“好书”,魏宗立觉爱不释手起来,翻看了几页,发觉这字不像是抄录。抬头望向那文士,魏宗问道:“兄台,这《论语》是何人抄录?”

那文士笑道:“兄台有所不知,这《论语》不是抄录,听书肆伙计讲中拓印而成。”

魏宗有些惊疑,道:“拓印为何是阳文,怪哉。”

那名文士从魏宗手中要还书,道:“据说书肆此次足足拓印了五百本,兄台若是喜欢赶紧入内抢购,晚了怕就没了。”

谢过那文士,魏宗拉着儿子挤进书肆内,书肆很大,长宽皆超过十丈,和别的书肆不同,售卖的书籍摆放在木架之上,布成几行,供人挑选。

见木架上的书籍尚多,魏宗放下心来,牵着儿子随着人流慢慢浏览。最先看到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的合印本,薄薄一册,要价百钱;接着魏宗看到了他想买的《论语》,三册厚厚一叠。

魏宗取书翻看,跟那文士手中书字迹一模一样,也加着句读,果然不是抄录而是拓印。看字迹刚劲有力,魏宗忍不住伸手比画起来。

魏新催促道:“大人,时辰不早了,娘亲和姐姐要等急了。”

魏宗这才加快脚步转了一圈,发现除了《论语》之外还有《大学》和《中庸》,分别是大儒郭高和王志校订。

都是大家手笔,魏宗满心欢喜地付了九百钱,将几本书揽在怀中,连声道不虚此行。

西市书肆致远斋有拓印的书籍售卖的消息很快传开,附近各县的文人纷纷前来,仅三天时间斋中书籍便售卖一空,千本佛经售出二百余本后,便被闻讯赶来的秦国商人打包全部购走。

致远斋门前贴出告示正在加紧拓印,新的书籍要五日后才会到货。不少人索性在襄阳城中住下,每日到致远斋望上一眼,看看是否开售。

冉氏兴冲冲乘了牛车来找孔苗,新书先期拓印了千本佛经,百钱一本得十万钱;《论语》五百册,得钱三十万,《大学》千本每本百钱,得钱十万;《中庸》千本每本二百钱,得钱二十万,毛利共计七十万钱。

“除去成本,工匠的薪酬,至少能得三十万钱以上”,冉氏笑道:“雕版已经制好,接下来只要加紧印刷便是,奴估计照这样下去一个月的纯利至少在八十万钱以上。”

孔苗没想到能赚这么多,想起杨安玄昨夜的交待,道:“玄郎说请夫子们校订书籍,添加句读,不能少了润笔费,便按千字千钱给付。”

冉氏笑吟吟地道:“大人校订《论语》,岂不是也赚了一万多钱。”

孔苗又道:“玄郎还说如果利大,不妨将儒经的价格再降一降,让多些人能买到书,算为推广儒学尽些力。”

冉氏点点头,商量道:“那《论语》再降百钱,《大学》降二十钱,《中庸》降五十钱,妥否?”

孔苗笑道:“玄郎让大哥打理此事,你们夫妻回家商量去,至于佛经倒不用降价。”

冉氏回到家中,晚饭时向孔懿和孔鲜说起此事。

得知书斋中的书三天时间便销售一空,孔懿叹道:“安玄发明雕版印刷术,功德无量,天下读书人都得益于他。”

孔鲜对雕版印刷一事很用心,此事既得名又得利,除了父亲校订《论语》外,郭夫子校订《大学》、王夫子校订《中庸》都是他前去相求,致远斋的牌匾也是他求来了。两位夫子得知雕版之事都欣然同意,只是让书印好后相赠几套即可。

抄录之事孔鲜则与几位师兄弟亲为,雕刻所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