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九十一章借刀伤人(2/3)

作者:宇十六
归顺主公。”

刘裕面露喜色,自打他发布招降的命令之后,南燕官员相继降晋,齐地最大的门阀封氏家主封融带着六万石粮食和千余牛羊前来犒军,表示臣服。

封融是南燕前尚书左仆射封嵩之弟,封嵩被慕容超车裂而死,时任中郎将的封融逃往北魏。晋军北伐,封融趁乱回到燕国,收拢部曲和山贼袭石塞城,然后投奔刘裕。

封氏在齐地威望极高,封融归降带动了整个齐地的降服,刘裕从中选拔贤才授以官职,齐郡、乐安郡百姓归心,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百姓带了兵器、身背粮食前来投军。

檀韶笑吟吟地道:“仆问明归降之人,乃燕朝尚书垣尊及其弟京兆太守垣苗。”

这是迄今为止广固城中投降的最大官员,刘穆之笑道:“垣氏兄弟是燕皇的亲信,他们都跳墙归顺主公,说明广固城内兵无战心。主公不妨厚加封赏,千金市骨。”

刘裕召见垣氏兄弟,授垣尊、垣苗皆为行参军,随军作战。

垣尊、垣苗兄弟跳墙降晋让慕容超加紧了对城墙的控制,大臣将领巡城都要数人同行,互相监视。

刘裕加紧了对广固内城的进攻,晋军数次登上城墙,但都被燕军赶了回来,双方互有伤亡,僵持不下。

七月二十三日,秦国使者孙玄来到广固外城,求见晋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刘裕,呈上姚兴写给刘裕的国书。

国书中姚兴警告刘裕,燕国是秦国的藩国,晋国派兵攻打燕国便是冒犯秦国,秦国已经派出十万铁骑进驻潼关,若是晋国不退兵息战,十万铁骑将占领洛阳,一路长驱直入,攻打晋国。

刘裕扫看了一眼,便将秦国的国书掷在案上,冷声对孙玄道:“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等愚平定燕国之后就率军攻打长安,秦国纵有百万铁骑在愚眼中也不过是土鸡瓦狗。”

孙玄气得涨红了脸,愤然道:“刘录尚书事如此答复,那就等着两国兵戎相见吧。”

等孙玄气呼呼地离开,一旁的刘穆之道:“主公有意激怒秦使,是想借秦国之力来牵制杨安玄吗?”

刘裕笑道:“不错,杨安玄趁乱打劫,愚早想报复一下。秦国送上门来,愚若能挑得秦国出兵,也好出口胸中闷气。”

刘穆之摇摇头,问道:“主公认为秦国会出兵救燕吗?”

刘裕捋须思索片刻,道:”秦国若真心救燕,早就派兵前来,哪会先遣使者威吓。秦国现在内忧不止,根本无力出兵,愚估计是燕国向秦国求救,姚兴不得不做点姿态给燕人看。”

…………

琅琊王得知司马国璠兄弟重归晋国,让杨安玄尽快把两位族叔送进京来。宗室力量薄弱,司马德文想任用司马国璠兄弟扶助皇室。

武原城,杨安玄派校尉王全义护送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前往京城,燕军降将慕容昱则派往司州鲁宗之麾下听用。

秦国遣使者劝刘裕罢兵的消息报至,杨安玄嗤之以鼻,道:“姚兴色厉内荏,连这样的表面文章也做出来了。”

参军事许靖提醒道:“刘豫章有意折辱秦使,是有意激怒秦国出兵,主公不可不防。”

杨安玄笑笑,他与刘裕猜测相同,认为秦国在隐患不断的情况还来招惹晋国。

张锋建言道:“主公,你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管秦军是否来袭,都要做好准备。”

杨安玄看了张锋一眼,点头道:“你说得不错,愚是有些大意了。安远从洛阳带走三千兵马,水师又远航东莱郡,洛阳确实空虚,要回师防御。”

思索了片刻后,杨安玄道:“朝廷旨意已下,授杨孜敬北青州刺史,可让九叔尽快前去赴任,坐镇北青州,临朐城中让庆之守御便是。”

“待九叔到任之后,命杨安远与司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