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零九章细雨渐急(2/3)

作者:宇十六
愚已命江州太守孟龙符率六千兵马北上南郑,季预兄要稳定局面,不妨委任他为汉中太守,江州太守便由傅弘之接任。”司马休之心中着实不快,杨安玄不经自己同意便安排太守的更换,太不给自己颜面,他这个刺史岂不成了聋子的耳朵。

心中暗叹,晋室江山其实早被刘裕、杨安玄等人割据,自己这个刺史要兵没兵,要人没人,甚至连粮食都要靠雍州接济,要想真正掌权,谈何容易。

唯有寄望于灭秦成功,立下大功,朝廷将自己调往大州任刺史,届时再慢慢收拢民心,替晋室恢复些元气。

在襄阳城呆了两天,杨安玄陪同司马休之到西市转了转,到勾栏听了听戏,司马休之心情沉重地奔赴梁州治所南郑城。

十二月七日,司马休之在南郑城码头下船,朝廷拘押杨思平进京问罪的旨意已经颁至,别驾范元之和司马郭宣被放出,换了杨思平入狱。

紧接着,朝廷任命司马休之为梁州刺史,重审杨思平一案,却暂理梁州政务的范元之松了一口气。

从南郑前往建康,水陆都必须经过雍州,杨思平可是雍兖刺史杨安玄的三叔,押运的人能否顺利通过还在两说。

天下不宁,盗贼蜂起,杨安玄完全可以借水贼、山匪之名劫走杨思平,朝廷到哪里查问,还不是要让杨安玄去查问。

一个月前,江州太守孟龙符率军六千驻扎在南郑城外,名义上是接到情报秦军有南下之意,暂理梁州政务的范元之怎么会不清楚其中真意。

将杨思平关进大牢,范元之暂理政务,却丝毫不敢报复杨思平。他在梁州任别驾七年,知道这州衙上下多是杨思平的亲信,自己的政令连州衙都出不了。

若无孟龙符的兵马在外,或许自己能利用职权拉拢一些人,可是那震天的操练声每日从北门外传来,范元之感觉头皮发凉,所有人看自己的目光都带着几分诡异。

得知朝廷派司马休之任梁州刺史,自己被授予益、宁刺史,郭宣调任广州南海郡太守,范元之如释重负。

带了梁州官吏前往码头迎接新任的刺史司马休之,范元之迫不及待地办理交接,两天后便与郭宣一起前往建康述职。

三日后,司马休之重审杨思平贪赃枉法一案,查明确有收受贿赂、侵吞田产、买卖官位之事,但克扣军饷、构陷同僚所察不实。

来梁州前司马休之得琅琊王和刘太尉交待,全权处理杨思平一案,不必将杨思平押往廷尉治罪,于是司马休之当场宣判,将杨思平掳官为民、剥夺爵位、抄没家产,杖八十。

杨思平在狱中并未受苦,次子杨珞每天都会前来送饭探视,得知杨安玄以弘农公、骠骑将军的职位换取自己的性命,杨思平又羞又愧。

当初安玄三番五次地告诫自己,自己听不进去,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也算咎由自取。

得知孟龙符率军来到南郑城,杨思平一颗心放进肚中,知道自己死不了。

不久杨珞便告知杨安玄以骠骑将军降为左将军的代价,换得司马休之来任梁州刺史,重审其贪赃一案。

待到挨过八十杖笞,杨思平带着家小乘船离开梁州。杨安玄来信让他前往襄阳暂住,杨思平自感无颜,带了杨珞径自去了弘农老家。

家产在他入狱时早被杨珞转移走,官宅中只剩下些粗笨的家具,司马休之当然不会穷追不舍,任由杨思平带了五条大船离开。

…………范元之和郭宣赶在年前来到了京城,朝觐完毕后被刘穆之请到了西州城,见到了太尉刘裕。

范元之、郭宣上前大礼参拜,两人能逃得性命全仗刘裕相帮。刘裕和声抚慰了几句,开口问梁州情况,范元之和郭宣对视一眼,吱吱唔唔含糊其词。

刘穆之笑道:“两位无须顾忌,只管照实说来,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