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5章 烟火五月下东州(2/3)

作者:石章鱼
冲着烟火气也得来一趟。”

薛美珍道:“东州烧烤虽然很好,但是如果我们宣传的主题放在烧烤上是不是忽视了文化内核?”

苏晴建议道:“可以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五月下东州,人间觅烟火。”

众人一起称赞,这个主题充满了诗情画意,薛美珍认为可用,但是还需更凝练一些。

许纯良灵机一动道:“干脆就叫烟火五月下东州。”

陆奇结婚当晚,三两三的关于东州烧烤的视频正式上线了,不得不承认网红的影响力,视频上线之后就得到了疯狂点击,迅速冲上了热搜榜。

最初登上热搜榜的标题是三两三点赞东州烧烤。

东州文旅局方面预料到这个视频可能给东州带来一定的热度,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波的热度来的这么迅猛。

视频发布的第二天,东州不少的烧烤店就出现了排队的现象,开始东州老百姓还不以为然,这家吃不上大不了换一家,烧烤基本上相差不大,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但凡跟烧烤扯上关系的饭店,生意都比往常好了许多。

尤其是三两三点赞的老石头烧烤,队伍排了将近一百多米害得辖区警察专门过来维持秩序。

傅国民听说这件事之后,还专门喊上范理达去现场体验,两人望着宛如长蛇的队伍惊得目瞪口呆,范理达提议还是回去吧,就眼前这个情况,没有两个小时根本排不到他们。

傅国民不得不感叹网红主播的能量太大了,一个三两三就带火了一个烧烤店,如果多来几个三两三级别的主播,说不定真能将东州变成网红城市。

范理达对此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利用网红主播带火一家饭店,东州并非没有经历,过去的某某龙虾店,某某东北菜都是采用这个路数,当时也是顾客盈门,大门口排队的盛况不次于这里,可最多撑不过两个月,随着流量红利的耗尽,又恢复到过去的样子,网红经济很难保证持久性。

两人决定不再排队了,就去附近买了点麻辣蜗牛,炸了几串臭干坐在路边摊上喝起了啤酒,就连平时无人问津的炸臭干的摊位也被烧烤店给带火了,至少十个人在排队。

两人分头行动,买好东西来到河边的路边摊,要了两扎鲜啤,望着老石头烧烤店的门口队伍还在不断延伸,傅国民感叹道:“疯了,现在老百姓的从众心理太严重了。”

范理达笑道:“可不是嘛,过去这家烧烤根本没人吃,经三两三这么一宣传,变得一位难求了。不过排队的都是本地人,这帮年轻人平时都在家里宅着,一日三餐基本靠外卖,根本不知道人间烟火为何物,刷手机看到家门口有这么一座网红店就赶过来凑热闹。”

傅国民道:“他们也在拍也在帮忙宣传。”

范理达道:“他们不是宣传,是显摆,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来这里吃过,这就是网红效应,一传十十传百,跟病毒复制似的。”

傅国民吃了块臭干,感觉炸得干干巴巴,一点特色都没有,心中暗骂什么玩意儿这是,抬头往炸臭干的摊位看了一眼,嚯!已经排起了长龙,这会儿功夫至少有五十个人在排队,跟风到连味道都不加甄别了。

无论是傅国民还是范理达都不认为这次的网红效应能够持久,连文旅部门的领导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周六的早晨,许长善习惯性地早起去买早餐,他平时都是去马市街买煎包(饣它)汤,这个(饣它)汤是东州本地特色,相传起源于彭祖所创的雉羹,以鸡汤为基础,伴以麦仁、面筋、胡椒粉、等原料,味鲜香辣,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饣它)汤的名字由来也有一段传奇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雉羹,他问厨师:“这是啥汤?”厨师灵机一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