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章 这么说我还得感谢你瞧得上?(2/4)

作者:无衣佩瑜
蔷甚是可怜,总被曹操督促着时不时要嚎哭一场,烘托氛围。

渐渐的,贾蔷在族里也变得“有口皆碑”,俨然孝子贤孙的榜样。

这一番折腾,结束时已近五更,天光大亮,送殡事宜也都已经安排妥当。

曹操担当摔丧驾灵之任,随着一个瓦盆被他高高举起,然后“咣啷”一声在灵前摔碎,几个年轻子弟一声吆喝,合力抬起棺木,一路向外走出,直到走下登仙阁所在的矮丘,放置到灵车上。

曹操义不容辞的在前牵引,贾家族人紧随其后,年轻人牵马,上了年纪的和女眷则或坐车或乘轿,终于踏上送殡之路。

这时府门外早有一众皇亲贵戚、武勋世家派出子弟等候,另有数十家堂客到场。宁荣街上入目皆是大轿、小轿和马车,人来人往,不可胜数。

连同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队伍竟摆出四五里地,望之不尽。

锣鼓喧天,漫长如龙的送殡队伍浩浩荡荡出城。沿途观者无数,纷纷艳羡贾家气派,也不乏心酸之人叹声“造孽”!

这等铺张并非曹操所乐见,然族人如此坚持,尤其贾政病得没了半条命还要同他争论,也就未计较这等小事,随他们按照旧例办理。

队伍走不多时,便见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哀乐震天,俱是四王八公及世交故旧等设下祭棚接祭。贾政不敢怠慢,强撑病体领着曹操一一前去回礼谢过。

如此拖延半日方得出城,送殡队伍直奔铁槛寺。

这铁槛寺建在城外西郊,原是宁荣二公当年修造,现今贾家每年还要布施香火,专门用来预备京中族人死后寄放,甚是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门前法鼓金铙,幢幡宝盖,众僧静立恭候,等待接灵。

送殡队伍行至,众僧指点着将棺材安置于内殿偏室之中。寺里已经备妥寝室和饭菜,族人皆在寺中下榻。

贾政倦意浓重,支撑不住,早早被扶进客房安歇。曹操却不得闲,同贾琏一起,在外款待一应送殡亲友。

这些人有要吃饭的,也有直接告辞的,不一而足。堂客则是尤氏领着凤姐张罗接待,王夫人看顾宝玉,并不曾来。

等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客人渐散,只有一些近亲留下,要做过三日安灵道场方去。

待到晚间,曹操并贾蔷、贾琏等一起守灵。在府里还能偷懒,这寺中也无偷懒处。

他借口出去方便,在寺院中溜达,结果越走越远,竟逛出了寺院。

院门前平坦宽阔,此时外客尽去,僧人也都休息,一片静谧无声。

曹操负手而立,举头仰望沧溟,只见一轮明月高悬,皎洁如玉,月下的星空浩渺无涯,观之心胸顿然开阔。

一时思绪翻飞,曹操诗兴大发,吟诵起昔日旧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忽然念及近日所读七律,不禁脱口吟道:

“宿敌俱殁友难寻,千载犹在独我魂。宝剑斩绝魑与魅,庇得神州不陆沉!”【凑数的】

“蓉哥儿,你在念叨什么?”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好奇的询问。

曹操转身望去,却见凤姐缓步行来,一身素雅长裙,妆容浅淡,在月光下显得越发清丽无俦,身边儿只跟着一个俏丫头平儿。

“婶子这是去哪儿?”曹操出神的望了几眼,微笑问道。

二人距离稍远,溶溶月色下,凤姐未能看清他灼热的目光,随口回道:“寺里住着不便,我正要去馒头庵借宿一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