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倭国,这事儿不就结了么?结果整个釜山都被围死了,别说回家了现在想动弹都难。
于是倭将派人送信给黎盛,表示愿意讲和,你们放开海上道路,我们就退出釜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这里是高丽不是大魏,你们真犯不上玩命。
黎盛说可以,你出来,出来我们谈谈。
倭将回复,你不守信,我不出来。
这就是随意忽悠的恶果了,现在谁都知道黎盛是个不讲信用的人,刚才还笑着握手言和,下一刻就能把藏在身后的刀拔出来,还出去谈判?谁敢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察觉自己的名声彻底臭了的原因,黎盛愤怒了,他倒是没去想倭寇们从能打下高丽到现在被围在釜山动弹不得到底是个什么感受,也没去想走到今天这一步连倭寇都不信他到底是谁的原因,只是觉得倭寇仍在负隅顽抗实在可恨,老老实实走出来让他砍不就完了么?所以在雨停之后,黎盛再次指挥大军对釜山地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大有不把倭人杀绝不罢休的模样。
而倭军也被魏军的进攻激发出了最后的疯狂,七万大军死了一半,高丽三道全被收复,退路被堵家里起火,眼下要是釜山再丢了,除了下海喂鱼,估计没有第二条路走,所以倭军的反击十分凶悍,两军加起来超过五万人在釜山地界厮杀得天昏地暗,前后大小七战,魏军依然是没能摸到釜山的城门。
接连数天的强攻,均以失败告终,哪怕再想把倭寇杀光,黎盛也不得不承认,继续攻下去是不行的,首先是后方的开京已经彻底混乱起来,崔承允围了开京,要诛李氏,高丽王带着还忠心于他的禁军死守,补给根本运不到前线,魏军如今是靠收复地域的仓储勉强撑着,再围下去,就要断粮了。
其次是再这样强攻,魏军的损失也会极其惨重,而谈判玩阴招倭寇也不信,于是在反复几天的思索过后,在进退两难之间,黎盛终于找到了一个赢的法子。
他先是停下了进攻,继续找人去联系倭军,告诉他们自己的确有和谈的诚意;与此同时他悄然放开了部分对釜山港的封锁,将大部分海军调开,沿着海岸线巡弋,寻找起了什么东西,同时击沉所有敢于靠近海岸的倭国船队。
因为黎盛找到了倭军最大的弱点--粮食。
高丽南方靠海,产粮区不多,倭军撤出忠清道时太狼狈,公州城、论山城里的粮食没来得及运走,而全罗道光州的粮虽然运走了不少,却不够三万人吃。
所以这些日子,倭军的粮食部分来自于劫掠这些日子运回来的存货,部分来自于对马岛上通过船队运到釜山附近的军粮,而黎盛要做的,就是让赵裕带着海军封锁海岸线,改行干起海盗,率军扫荡的同时,见船就抢,抢完就烧,甚至还抽空登陆了一次对马岛,虽然没能建功把上面的倭人杀光,却放火烧了几个粮仓。
赵裕干的相当彻底,甚至连一些高丽的船由海上经过,也被抢了,无奈之下倭军只能让极为磕碜的水军与大魏海军强行交战了一场,然而大魏那些战船光是长度就是倭国水军战船的数倍,还架着火炮,几次交锋下来,倭国用来运兵的船都被击沉了大半。
躲不过也抢不过,躲在釜山的倭军叫苦不迭,半个月下来,存粮见底,整个倭军守着一堆抢来的金银财宝饿得半死不活,可能也是确实没了办法,之前一直拒绝和黎盛谈判的倭将派人来到魏军大营,希望魏军能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撤兵,而作为代价,他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交换条件--三千个人头。
只要放一条生路,就留三千倭寇在釜山,俘虏也好,杀头也罢,黎盛自己看着办。
能做到这个地步,说明被围在釜山的倭寇也是真没了办法,然而之前一直要谈判的黎盛现在反而不慌了,他并没有答应,甚至连见都不想见倭军使者,看那模样,俨然是准备再围上半个月,测试测试三万倭军不吃饭到底还能撑多久。
答案是,三天。
釜山水源充足,然而光喝水显然是不够的,仅仅三天,三万被围在釜山的倭寇就饿得眼睛都绿了,可往前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魏风华 最新章节第五百八十一章 血战高丽(终),网址:https://www.at77.net/411/411756/584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