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405章 李翊的传说(2/3)

作者:
了大拇指。“原来如此,兄长果然高见,弟不及也。”“这么看来,骠骑大将军平定青州,也就是反掌之间了……”“那是当然,当年骠骑大将军只用了一万人马,就平定了张角!然后他又平定辽东叛乱,征服了辽东诸胡。”“还有乌桓、匈奴以及鲜卑这样跟大汉朝对立数百年的强大异族,也低挡不住骠骑大将军的兵锋!”“话骠骑大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北征大草原……”……孔融身边这些名士,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太一样,他们的家世未必如何煊赫,只是仗着孔融的名头,才算是个名士。北海国真正有本事的名士,早在前些年去辽东避祸的时候,就已经被李翊招揽了。而回到青州的,都是一些李翊看不上,没有什么真实本领的人。不过,这些人好空谈,不懂实务的习性,还远在世家出身的名士之上。初时,只是名士们彼此间乱吹,从城头下来的时候,守卫的士兵就围拢过来了,走下城墙,到了城门左近,百姓也围上来了。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离谱,人们一厢情愿地将心目中保护神的本事无限夸大,反正骠骑大将军素有仁义之名,不会对百姓怎么样,自然是越强越好。再了,外面的几万贼军是大伙儿亲见的,如今的大胜也不是假的,部将都能率领三千骑兵打败五万悍匪,主帅的本事还用吗?李翊的事迹被无限放大,从各个角度宣扬了出来。“骠骑大将军在剿灭反贼张角的时候,还赈济灾民,活人无数……”“骠骑大将军不杀黄巾贼的俘虏,他让上百万的黄巾贼放下屠刀,重新拿起了锄头……”“骠骑大将军在辽东平叛的时候,抓捕了上百个无良豪强,让辽东的百万老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骠骑大将军这些年从中原迁移了几百万灾民前往北疆安置,让他们重建家园……”……关于李翊的故事是越穿越多,声音也是越来越大。直到接近了连营,准确的,是连营曾经存在的地方,喧哗声才渐渐减弱。不管传中的战争有多么可歌可泣,英雄有多么雄武伟大,但战争毕竟是战争,哪怕是已经结束的战争,战场上的景象,和萦绕在空气中的血腥气,也足以让勇者变色,普通人颤栗了。到处都是焚烧过的痕迹。火,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可以带来温暖和光明,但在军事上,火却是制造恐慌,杀伤敌人的最佳利器之一。与火烧后的痕迹同样密布在战场上的,是各种各样的尸体。这些尸体呈各种姿态,分布子啊不同的地方,有经验的老兵可以从他们的形态之中,看出他们的死因。有人是被弓弩射死的,有人死于刀剑之下,更多的人是被烧死的。不过,最多的还是那些死状极惨,尸体已经不成人形的,他们是在混乱之中,自相践踏的牺牲者。欢呼声和喧闹声渐渐低沉,直至于无。城内军民的声音减弱,战场上的其他声音便显得响亮起来。最多的是号令声。北疆军之所以获胜后也一直都没靠近城墙,是因为他们很忙。追杀残敌的行动早已经结束,黑夜中指挥骑兵在山林丘陵地带追杀敌人,是难以想象的事。真有人这么做的话,只会给己方带来难以想象的伤亡。北疆军只是把敌人赶出营寨,不让他们有重新集结的机会,然后就任他们去了。赶到都昌城的北疆军太少,根本不可能把几万人全部俘虏了,这完全不现实。对北疆军来,最重要的是灭火。袭营的时候,袭营者唯恐火势不够大。但战胜后,他们必须得想办法保存物资。纵横北海的管亥军还是很有货的,有金银钱财,更多的是粮食。乱世中,没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多一分粮食,就能多让一个人活下去。收拢了一定数量的俘虏后,北疆军就一直在灭火。等到城内军民随孔融出城的时候,火势才差不多彻底熄灭。都昌军民都被惨烈的战场震慑住了,但孔融却没停步,他不会打仗,但养气功夫还是很不错的,这场面吓不倒他。他带着几个胆大的幕僚和部将,往北疆军战旗所在的地方走了过去。看到孔使君的从容举止,百姓们又是一阵低声赞叹。北疆军早就注意到城内的动静了,见孔融仪表不凡,气度雍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