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章 将计就计(2/3)

作者:
酸不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便王朝兴盛,百姓们也只是能做到不饿死而已。要想吃饱肚子,简直是奢望。“唉,后生啊,老儿劝你一句,你还年轻啊。等挨过了这灾荒,去找个买卖做着。虽然不如读书有前途,但至少能够吃口热乎饭啊。咱们庄户人整日在土里刨食吃,面朝黄土背朝天啊,最后还不是饿的肚子疼,脸发绿。”王守仁直是心酸不已,叹息道:“子受教了。等有机会我便去做生意,求个温饱。”“这便对了,即便读不了书,也别去耕地了。这年头耕地的最没有奔头。”老头又絮絮叨叨的了一阵,转而问道:“后生啊,你是哪里人啊,老儿看你从东边来......”“是东南边。”王守仁赶忙“纠正”道。“子是竹隐村人。”“他们都是你的同乡?”老头看了一眼王守仁身后的“百姓”,迟疑道。“不是的,与子同行的只有一百多人。这些应该也是别处逃荒的灾民吧。”“噢,这样啊。”老头了头不再追问。此处是通往南昌的官道,江西南面各府县逃荒的灾民汇聚在此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看这人数逃荒的灾民比二十几年前还要多啊。唉,老天爷真是不给人活路啊。本来交完皇粮就不剩什么了。再一闹旱灾,他们这些庄户人真的只能去吃土了。............在这一刻,王守仁改变主意了。他决定不再横渡鄱阳湖,而是跟着这些灾民一路逃荒至南昌。原因很简单,灾民不会走水路去逃荒。不论是从那位老伯还是其他灾民口中,王守仁得到的答案都是如此。试想这些灾民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银钱去租渡船。而且王守仁他们人太多了,太过夸张,太过招摇。王守仁叫士兵们扮成逃灾百姓本就是为了避开叛军。如果集中渡湖,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而跟着灾民逃灾虽然速度慢了一些,却很安全。真真假假间,那些守军便是生了双瞳也分辨不出。再,从官道汇聚而来的灾民越来越多,加上这三千人也不会很显眼。至少在到达南昌城前不必担心暴露。越往南昌的方向走,路边的景象便越凄惨。这与王守仁想的很不一样。他本以为南昌是省城,往南昌方向逃难的灾民会好过一些。现在看来,却是完全相反的。王守仁的军队身上是带了干粮的,但现在却是不敢拿出来。一来是这样会暴露身份,二是这些灾民见了粮食会发疯一样的哄抢。王守仁不缺乏同情心,但眼下显然不是同情心泛滥的时候。只有尽快平定宁王叛乱,收复江西,朝廷才能开仓赈济灾民。若是宁王不除,所有粮食都会被他拿来充作军粮,百姓们便只能饿着肚子了。故而白天王守仁他们和灾民一起赶路,只会在晚上灾民已经熟睡时才偷偷的从包裹中取出干粮啃上一啃。灾民的行进速度并不像王守仁想象的那么慢,五日后他们便来到了南昌城外。这座雄踞江西的省城极为坚固,若是想硬打没有几万人怕是很难打下来。王守仁自然是想先混入城中,再找机会夺下城来。路途虽然远了些,但好在他们一路上十分顺利,并没有被叛军发觉。按照计划,这日王守仁带着军士和灾民一起来到南昌城下探听消息。他粗略的数了数,灾民至少有三五万人。这么多的灾民聚集南城外,直是糟乱不堪。镇守南城的城门官见状赶快叫人去禀报留守南昌的将领赵达开。赵达开是宁王朱宸濠的心腹,从朱宸濠刚刚继承王位便跟在朱宸濠的左右,深得他的信任。故而这次宁王造反带兵出了江西,唯独把赵达开留在南昌城中,就是为了保底。一旦攻打安庆失败,他还可以退回江西,以九江南康为屏障,建都南昌与朝廷分庭抗礼。而作为赵达开,从宁王起兵反叛的那刻起就没有退路了。没有任何一个君王会容忍谋逆,当今天子朱厚照自然也不例外。作为宁王手下大将,赵达开清楚的明白一旦失败等待他的便是极刑。非但他一人将身死,便连整个家族都将受到牵连诛杀,恐怕连一个血脉都留不下。故而即便战斗到最后一刻,赵达开也不可能投降。“赵将军,大事不好了!”赵达开正在看账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