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章 内讧(2/3)

作者:
想让李士实帮他下定决心,谁知李士实却在给他泼冷水。“为何不可?”面对朱宸濠的催问,李士实丝毫不慌乱,沉着回道:“启禀陛下,若是按照那周越的意思佯攻东门,实取南门,红泥湾的战船便得调动,这样一来对河湾口的封锁控制便减弱了,若是有敌军船只潜入,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朱宸濠还以为李士实有什么高见,见李士实夸夸其谈,冷笑道:“控制河湾的目的是为了停泊战船以备大战,眼下正德根本没有派援军来,朕不知李相怕什么!”“陛下!”李士实直是悲愤不已,摇了摇头道:“陛下若不信大可以一试,但老臣觉得这便是兵败之兆!”“你放肆!”朱宸濠最忌讳的便是听到兵败二字,这老不死的竟然敢当着他的面,当真是目无君父无法无天了。“来人啊,把这逆臣拖出去重则四十。”朱宸濠面目狰狞,咬牙切齿道。“不必了,臣自己会走!”李士实冷笑一声,迈步朝账外走去。他心道朱宸濠这还没打下江山呢就这么急着立威了,还是拿他们这些死忠的老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夺得天下?这可惜他当初瞎了眼,竟然投靠了这种人。“好,好啊。给朕狠狠打,着实打!”朱宸濠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狠厉的道。不多时的工夫便听到板子打在李士实臀腿间发出的闷响,令朱宸濠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李士实竟然一声不吭。“陛下,李相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李相年事已高,这一顿板子打下去恐怕会取了他的性命啊。”............右丞相刘养正终于看不下去了。在他看来,宁王实在是太过刚愎自用。若宁王是个守成之主,这一倒也不致命。偏偏宁王现在是起兵造反,这个性子是会害死他,害死所有人的。天欲使人亡,必先使其狂。宁王这么目空一切,刻薄寡恩,有哪个臣属还会替他卖命?没有了这些死士,宁王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人,谈什么王图霸业,问鼎九州?一旁的刘言则是看的心惊肉跳。这个宁王脾气也太大些了吧?李士实可是他倚为臂膀的左丞相,竟然拖下去打板子就打了,完全不给臣子一丝解释的机会。要,老朱家打臣子板子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太祖皇帝起于草莽,在群雄逐鹿中最后胜出,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明王朝。这自然是丰功伟绩,可是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总不自觉的认为臣属看不起他。故而太祖皇帝创造了民、军、匠、灶四籍,将天下百姓尽归四籍之中。父业子承,代代传下去。在太祖皇帝的设想中,天下人遵循贵贱纲常,大明便能千秋万代的存在下去。可是这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且不这个制度在朱元璋死后执行时有很多空子可钻。便是朱元璋还在世时,那些公卿世家还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帝王。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侦探到了这些消息,将其汇报给了天子。朱元璋自然是勃然大怒。他心道你们吃着老子的饭,砸老子的碗,当真是翻天了。你们不是不服气吗,老子就打的你们服气为止。于是乎,‘伟大’的廷杖制度诞生了。敢于违抗皇帝命令的廷杖之,敢于与皇帝唱反调的廷杖之,敢于对皇帝私生活指指的廷杖之......总之,只要惹了朱皇帝不快,就会被锦衣卫拖下去打屁股。读书人都是细皮嫩肉,一通板子打下来即便不死也得躺在**上数月才能把伤养好。大明建国之初,文官们还没有发展到后期那种为了名声抢着触怒皇帝以被廷杖的阶段。面对朱元璋的铁腕政策,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的文官们终于低下了头颅,在屁股和尊严之间选择了前者。当然,朱元璋只是廷杖制度的开创者,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便是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这两位天子加在一起廷杖过的臣子人数恐怕得有整个大明朝廷杖人数的一半还多。朱宸濠虽然不是正牌皇帝,但好歹也姓朱,多少继承了一些老朱家的习性。好的习惯朱宸濠没学到多少,这打臣下屁股立威的本事他倒是学的快。他身边可以倚靠的臣子总共就那么几个,李士实便是一个重要的辅佐之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