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三十九章 文化的重要性 【4000字二合大章】(2/3)

作者:
下,此人若有心传播大明文化,臣以为可以叫其学习儒学。”呃,朱厚照狐疑的看着谢慎,不知道先生今天是怎么了,竟然一反常态的推崇起儒学来了。不管谢慎愿不愿意承认,在朱厚照看来他都是一个坚定的儒学黑。虽然是靠着科举上位,但谢慎没有一丝一毫的腐儒气息,反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带着一股锐气。靠着这股锐气谢慎接连推行新政,涵盖了各个领域。这些改革施行后,受到最大影响的自然是士大夫阶层。而这些士大夫阶层是与儒家牢牢绑在一起的。他们自然对谢慎怀恨在心,这一从谢慎主张创办匠作学院,给匠人更高的身份开始便得到了映证。谢慎竟然起儒家的好来,这真是出乎朱厚照的意料。“先生真的这么认为?”谢慎自然明白朱厚照心中想的是什么,他笑了笑道:“陛下面前臣怎敢妄言。这些蛮夷既然要学文化,无外乎儒释道三者择一。释道这两样就不要考虑了,这些蛮夷有自己信奉的宗教且十分虔诚。那么唯一可以让他们学的就是儒学了。”稍顿了顿,谢慎接道:“而且,儒学对于改造蛮夷思想有很大作用。如果他们真的从心里认可儒学,那么大明对其百便已经完成了征服。”朱厚照了头道:“其实先生真正想的是后一吧?”............“陛下英明!”谢慎嘴角微微一勾道:“蛮夷虽然不比大明,但有些地方还是可取的。若能为大明所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化入侵比军事入侵更可怕,因为它可以从思想层面控制一个族群乃至国家,从而达到对这个国家的实际控制。欧洲现在刚刚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正处于思想蒙昧的时期,若是在这个时间节上完成儒学的文化输出,彻底改变欧洲人的思想也不是毫无可能。换句话,谢慎利用的是一个空窗期,若是再往后欧洲人思想觉醒,再想完成儒学的文化输出就绝不可能了。“嗯,知朕者先生也。其实朕也是这么想的。”朱厚照道:“我大明的属国无一不尊奉儒家。这西夷岂能例外。”谢慎心中有些无奈,朱厚照还是没有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啊。不过这影响不大,只要他照着自己的去做,一切就都好。谢慎又想起盛唐时的遣唐使来。有唐一代,各国都纷纷派驻遣唐使来唐学习。学习的方面涵盖政治制度、宗教、经济、文化、匠艺各个方面。在诸国之中尤以某扶桑国最甚。可惜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有了科举,但科举体制并没有像宋乃至明清时那么完备。没有科举的儒学最多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方向,而不具备很强的文化输出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向扶桑国输出了那么多,最终还能让其保持独立性没有被同化。假如当时唐朝已经有了完备的明清科举体制,那想必这些派出遣唐使学习的国家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真正变成唐朝属国。好在现在也不晚嘛。佛郎机人有意学习大明文化,便给他们看看儒学的精髓,如果能文化输出自然最好,如果不行对朱厚照对大明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失。“便依照先生的做。”朱厚照搓了搓手掌道:“至于顾鼎臣的事情朕也想好了,准其出任礼部右侍郎,并让其入阁参与政务。”皇帝陛下的思维跳跃性还真是强,谢慎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天子已经在另一件事了。“陛下英明。顾鼎臣此次会试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臣相信其一定不会辜负陛下之恩。”朱厚照这么就意味着谢迁可能真的离致仕不远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谢老爷子的身体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原本谢慎还打算让谢迁再干个几年,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了。谢迁一旦致仕,谢慎将会递补为次辅,内阁也只有他和李东阳两个人,确实太少了一些,叫顾鼎臣入阁也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只是叫他参与政务,而不授予大学士头衔嘛。有没有大学士头衔可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对阁臣的一种认可。往往只有入阁时间较长,较得圣心的阁臣才会被授予内阁大学士的名号。顾鼎臣即便入阁那也是给李东阳谢慎打下手的,没有名号再正常不过。“希望如此吧。”朱厚照长叹一声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