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大章】(2/3)

作者:
问题。”朱厚照反复敲击着手指,眼神中满是迷茫。有时候迷茫不是一件坏事,这至少证明迷茫的人还在思考。但现在却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朱厚照需要表现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威严,唯有如此逃籍百姓的数量才会减少。“陛下,这三百万隐户......”逃籍在大明可是重罪,是要杖责流徙的。但一下子有三百万隐户,如果都按照律法严格执行,恐怕会引发民怨甚至动乱。作为内阁大学士,谢慎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朱厚照显然也很犹豫。作为天子,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子民受苦,但若子民威胁到了朱家王朝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先让他们应征本次徭役,随后把他们打回原籍吧,叫当地官府严格监管,不得再出现大规模逃籍。”朱厚照显得有些疲惫,挥了挥手道。打回原籍......这个处置已经很轻了。看来天子是不忍心见百姓受难啊。“陛下英明。”谢慎拱了拱手道:“不过若要根除此疾,恐怕要想个万全之策。”“先生可有办法了?”“依臣愚见,不如设置徭役轮值制度,每年由各布政司出一府百姓负责徭役工程。依次轮值。”谢慎的这个点子来源于隋唐府兵制。府兵就是按照年份每卫轮流到京师拱卫,这样大部分时间府兵可以种田休息,十分合理。徭役制度若也能够按照轮值方式进行百姓压力会小很多,逃籍事情估计就不会发生了。............朱厚照眼前一亮道:“这个法子好。一布政司下辖十几府,这么算来一府百姓十几年才轮到一年徭役压力确实小了不少。”其实这样一来工程量并没有减少,但百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有很大提升,何乐而不为呢?“朕就知道先生一定有法子!”眼下朱厚照对谢慎依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陛下谬赞了,臣惶恐。”谢慎谦虚道:“其实民意有时也是可以疏解的,并不一定要去堵。陛下此举只会让百姓们念着您的恩情。”朱厚照很满意,相当满意。看似无比棘手的问题在谢慎的处理下迎刃而解,他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当然眼下运河清淤还是很关键的,朱厚照也不敢过于懈怠,至少面上还得拿住,得有一副君王的样子。“对了,吐鲁番使臣来朝觐,朕准备宣他觐见,先生也在一旁看看吧。”谢慎心中一沉。吐鲁番使臣?在谢慎印象中吐鲁番可是比鞑靼人还难缠的硬骨头啊。亦力把里汗国四分五裂,叶尔羌汗国崛起在即,在这个时候吐鲁番主动向大明示好意味着什么?“臣遵旨。”谢慎倒真心想看看吐鲁番人要搞些什么名堂了。............看着吐鲁番使臣跪俯在自己脚下,朱厚照的内心五味杂陈。吐鲁番与大明就哈密卫几次三番争夺,对大明的态度也一再反复让人不厌其烦。虽然大明扶持了忠顺王作为傀儡统治哈密,可新任忠顺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到了正德初年生生投敌也导致哈密再次落入吐鲁番人之手。当时朱厚照震怒,勒令杨一清务必收复哈密,不惜一切代价。杨总督也没有让皇帝陛下失望,不但收复了哈密,还夺下了黑风川,有了西进的据点。吐鲁番人还负隅顽抗的一阵时间,但面对屯驻的大量明军腿肚子还是软了,最终派出使臣朝觐明朝天子,既是请罪也是求和。朱厚照不认为吐鲁番人是打心眼里悔过。这只是一个政治手腕,或者说是缓兵之计罢了。但即便如此,朱厚照还得接见使臣。没办法,天朝上国如果和番邦计较岂不是自堕了威严。吐鲁番使臣行了叩拜大礼恭敬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受可汗之命前来向陛下议和。”朱厚照嘴唇微微张开,慵懒的声调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威严:“议和?你们不是一直主战的吗?”使臣冷汗直流啊。在他面前的可是大明天子,一句话说不合适就要掉脑袋的。“这些都是误会。可汗已经处置了挑拨离间的小人,诚心愿与大明议和。”说完吐鲁番使臣捧着一个锦盒向前一步道:“这是可汗派我带来的贡品,呈递给大明皇帝陛下。”朱厚照冲张永使了个眼色张太监便向前一步,从使臣手中接过锦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