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王府易主(2/3)

作者:七月初三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给太宗

太宗一看,颇为震惊,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常何告诉太宗是马周所写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简要介绍马周的情况:“马周是清河荏平(今山东荏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不过由于他自负才出众,性格难免清高孤傲,因此郁郁不得志起初他在博州一所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穷困潦倒的他,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安,遇到了臣,臣觉得他乃当今一大奇士,就让他住在了家里”

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非常高兴,立刻就想见见这位人才于是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宫当唐太宗第一眼看到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了这个人非同一般,于是和颜悦色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治局势以及为政之道

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当即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有了用武之地的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如鱼得水,尽其所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感激归感激,在为官上,马周清正不阿,常常敢于直谏公元633年,马周上书皇帝,对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大建宫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较宛转的批评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书李世民,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朝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百姓横加剥削,劳民伤财,不得民心,而且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导致最后灭亡

马周尤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治久安的可是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民心,被人杀死在扬州

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谨记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使统治巩固,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越发重用起他来

公元639年(贞观十二年),马周迁为中书舍人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为一直为国事操劳,在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

他在临死之前,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上的奏折统统烧掉,并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马周死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国葬,并特别把马周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皇陵

想到这些,李恪心里有些忐忑,马周如此才能,却被自己几句话就说动到汉王府就职,表面上看是马周为李恪效力或许,只是马周的一个权宜之计,他只是想借李恪的势力再进一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因此,他不能掉以轻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接下来就是处理马周的问题,如何在和马周以后相处的时间里,让这位名臣对自己忠心耿耿,真正的为自己所用,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脑海里把今天的事情都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