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章 上柱国兼七使(2/3)

作者:
实就专管的是矿产和盐茶等的税收。唐初,许多制度继承隋朝,矿冶由少府管理,铜铁等都是任人开采,只要向官府纳税就行,盐也是如此。现在朝廷有官员建议,把矿冶征税权收归中央,并对盐和茶、酒几样物资征收专卖税,由盐铁使专掌。各地也分设盐铁使,管理一道或者一些重镇。洮州上次给朝廷送了不少钱,让朝廷对洮州极为重视起来,本来每道才有一个盐铁使,但现在朝廷特别在洮州也设了一个盐铁使,还让张超兼任。“盐、茶、酒都加税?税多少?”“朝廷暂时计划是十抽一。”十抽一的税不少,但也还算好,不算特别多。历史上,到了中晚唐的时候,盐茶的税可是极重的,官方一斗盐本价不过十文钱,但却要加税一百一十文,甚至一度加的更高,征的税是盐本价的十多倍。“近年朝廷用兵不断,府库空虚啊。朝廷为了储备物资,以待早日出兵突厥、吐谷浑等,不得不开征盐铁税、关税,并在边市征收商税等。”这些其实都是朝廷的重臣们被张超给刺激了。一直以来,唐朝的运转,都很朴实,尽量少花钱,能不花就不花,税赋更主要依靠的是农业,征收的是租庸,比较固定。还多是实物,每年这些实物税收运到京城,还得路上耗费极大。可张超在洮州弄个边市,征关税、商税,随便拿出一来上供朝廷,就过万贯,这让那些宰相尚书们眼红无比,也发起狠来了。平时一分钱扳两半花,太笨了,光节流不行,得开源啊。可租庸都是死的,比较固定。因此最后只能从商税、关税入手了,最后还有人建议,征盐铁专税,这可是汉时就曾经征过的。为了多储备些钱粮,早日干翻突厥等,不让他们骑在大唐脖子上拉屎拉尿,也不想再送公主和亲,于是李渊一拍桌子,决定开征盐铁税。好在李渊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盐、茶、酒、铁这些加税,也只是十抽一税。没有搞什么加价十倍征税的狠事!“三郎啊,朝廷还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在洮州寻找铜矿。若能找到铜矿,到时组织人开采冶铜,朝廷还会在洮州设立铸钱局,开炉铸钱,到时还得由你来兼任铸钱使!”起铜钱,这也成了现在唐朝君臣一个尴尬的问题。废除前代旧钱,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好钱,比五铢、五铢肉好等钱都好,也重的多。可市场有个规律,李渊他们不懂,那就是劣币驱除良币。开元通宝很好,但铸币量有限,哪怕唐朝拼命的开动铸钱炉,一个炉子一年不过铸年三千贯左右,大唐在各地建了上百个铸钱炉,一年也仅能铸造三四十万贯新钱。新钱好,但数量少。因此新钱投入市场后,百姓开始囤积不用,把旧钱换新钱,新钱不用,这结果就是开元通宝不停的投入市场,市场上新钱却越来越少了。而唐朝缺铜,不断的把收缴的旧铜钱给熔了铸新钱,结果旧钱也在迅速的减少。大唐了出现了钱荒,还越来越严重,现在朝廷不得不下令,十贯以上的交易,禁止用铜钱,必须用绢,另外禁止铜钱出大唐边境。可这样做也没有多少效果,现在朝廷只好到处去寻找铜矿,不断的新增铸钱炉。钱荒,可是一直跟随着中国古代王朝的,尤其是在隋唐时代相当严重。哪怕到了北宋时,一年铸上百万贯铜钱,也解决不了钱荒问题。钱荒,一是中国古代缺铜,开采冶炼技术也不高,铸钱技术落后,铸造成本高。再加上,铜钱外流,以及一直有把铜熔铸为铜器赚钱得数倍利的行为,使得钱荒各个王朝都很严重。大唐不得不钱帛兼行。铸钱使。若加上这个,张超就身兼七个使职了。不过到铸钱,张超倒挺有兴趣的,他知道唐朝官方铸钱成本很高,一个铸钱炉需要很多工匠,一年全力开工才铸三千来贯钱,基本上铸钱没什么利润,细算甚至还得亏本。但如果改良铸钱工艺,提高速度,比如上马一个水力冲铸什么的,应当能快很多。如果有足够的铜料、锡、铅等,稍改一改比例,铸钱就能赚不少钱。当然,其实多建钱庄,发行一些信用较好的庄票,也能有助于解决钱荒问题。毕竟,钱荒主要是流通货币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