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崩盘(2/3)

作者:
反其道而行,趁着长江洪水顺流而下杀了萧铣军一个措手不及。仅用两月时间,李靖就灭了占据江汉的萧铣,萧铣四十万大军两月而灭,江汉平定。李靖也因此功,得到皇帝李渊的谅解,不再计较当年李靖想向杨广告密他谋反之事。李靖还以此功得获上柱国、永康县公。稍后,李渊又加封李靖为检校荆州刺史,安抚岭南。李靖也不负使命,不久前李靖越过岭南,进入桂州,派人分道招抚。短短时间,岭南各地首领望风而降,李靖连下九十六州,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悉平。皇帝下诏加封李靖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中原平定,江汉平定,岭南平定各地的唐军都督、总管们,纷纷将大批钱财、粮食运往京师。于是,朝廷手里有粮,便有了今日常平仓放粮,以平抑常年居高的粮价之举。“三原李靖,果然是大器晚成。”秦敢在一边赞叹着道。李靖出身很好,是关陇贵族子弟,隋朝大将韩擒虎就是他舅舅,他另外几个舅舅也都是隋朝的大将军。李靖十六岁时,就已经出任长安县的功曹了,相当于县府办主任。只不过后来好像也是因为家族原因,李靖长期不得重用。到了隋朝末年时,已经快五十岁的李靖还只是山西边疆马邑的一个郡丞而已。那时的李渊是他的直属上司,官居太原留守。李渊暗中招兵买马,李靖发觉,就准备 去向杨广告密,还行了个苦肉计,故意 假装犯罪,然后坐着囚车想瞒过李渊去扬州告密,结果最后还是落入李渊手里,差点把他砍了。虽然此后留他一命,但李渊一直是耿耿于怀,不太信任他的。此前李靖受命出征在外,仅因天时耽误了点时间,李渊就下密诏要李靖的上司杀掉他。但这两年,李靖表现非常抢眼,尤其是平定江汉的萧铣以及安抚岭南,更是无比的耀眼。李靖几乎是凭着一人之力,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秦敢身为秦琼家将,对李靖这样厉害的将军是身感佩服的。不过张超可是知道 ,现在在的李靖还刚刚开始发力呢。这位少年之时就被舅父韩擒虎称为只有他可以与之谈论孙吴之人的李靖,可是真正 的大器晚成。现在在平萧铣,抚岭南只能算是初露锋芒了。等李靖六十多岁了,贞观朝时,这老爷子还要平突厥、征吐谷浑呢。晚年不但当上了宰相,甚至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兵书战策。李靖,可是要被后世称为大唐战神的男人。“三郎,这里粮价这么便宜,我们也买点。”老爹打断了张超的思绪。“别。”张超连忙摇头。看常平仓今天的这个价格下跌幅度,张超有理由相信,朝廷现在在肯定手里有不少本钱。今天不声不响就降了三成,肯定还没到底。毕竟现在在米价依然是斗米三百五十文,这个价格依然很高。如果朝廷手里有粮,肯定还会继续 下调粮价,以继续 平抑粮价。朝廷肯定是冲着那些粮商们去的,这些粮商手里都囤积着不少的粮食。关中此前虽说缺粮,但也没缺到那种程度,可粮商们却为了发财,故意 囤粮不售,哄高粮价,大发其财。此前朝廷忙着打仗,也没多少粮食可用来调控市场。但现在在不一样了,战事节节胜利,缴获得到的粮食也有很多,朝廷暂时也没有大的战事需要 许多粮食,已经有足够的筹码迫使那些粮商们退让了。朝廷现在在不可能让粮价马上跌到斗米二三十文,但跌到二三百文一斗,估计是可以的。粮食市场也是一个市场,也有市场规律。大家都压着粮食不卖,自然价格就高,但现在在朝廷手里有了很多粮食,他若是有意打破这种囤积哄价的市场,那再想囤粮就难了。一些小的粮商会最先撑不住放粮出售,最终会引连连锁效应,打破囤积。粮食肯定还会跌,而且还会跌不少。张超预计这次粮食肯定得跌破三百,说不定能跌破二百。因此这个时候买粮,就跟在熊市里买股票一样,买多少就得后悔多少。就算张家是做馍生意,要用粮,那也最好现买。要用多少,就提前一天买多少,千万别多买,要不然亏死。粮食降价大跌,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好事,粮食跌了,其它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