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子凭父贵(1/2)

作者:
看着老爹上前领赏,张超咧嘴笑了。老爹的赏钱不少,刚才拿了五百个开元通宝新铜钱,两石粟米,还有两匹绢的补贴。现在又授勋晋职,视从七品的一转勋官武骑尉,还刚升了从九品的车骑府队副实职。因为老爹在出征中原之战表现良好,还获得了一个先锋功。先锋功可是唐军个人战功里仅次于跳荡功的,十分难得。虽比不上一次大战最多只定十个跳荡功那么难得,可先锋功也极难得的。据说虎牢关一战时,老爹跟随在秦王李世民的玄甲骑兵后面,一杆铁枪纵横如龙,带头冲入窦建德的夏军阵中,阵斩数敌。若不是老爹只是个普通的府兵,如果他是一名玄甲骑兵的话,肯定能评个跳荡功。不过先锋功的赏赐也很丰富,老爹一个伙子晋升为了从九品队副,还授了视从七品的武骑尉。钱粮赏赐也不少,白银五两,开元通宝十千,另绢布各两匹,粟米十石。“柯五叔,这些赏赐值多少钱?”张超看着车骑将军笑呵呵的从兵曹参军手里接过一个托盘,郑重的交到老爹手上。托盘里有银有铜,一边地上还有绢布和粟米。“很值钱。”黑脸大汉柯五一脸艳羡的看着那个托盘。见张超发问,他便仔细的介绍 了下这些赏赐的价值。大唐的货币是钱帛兼行,而金银则并非流通货币。武德四年,朝廷铸造发行了大唐的铜钱,开元通宝,每个重一钱,十文重一两,一贯千文正好重六斤四两。发行新钱同时,废除隋朝五铢钱,取代民间的五诛旧钱。开元通宝的成很足,是好钱。但是,一贯铜钱现在却买不到多少东西,因为天下大乱,大唐也还没平定天下,连年征战,使得农获减少,物品不足,导致物价极高。今年唐军围洛阳,初时洛阳的米价达到斗米三千,而等到后来,更达到了斗米九千的天价。当然,那只能算是非常情况,但关中的粮价也一样非常之高。本来关中地区就是地少人多,正常年头都无法自足,粮食还得靠关东地区输入补充。如今的战时,大量关中青壮出征,粮食产出更少,粮价也自然居高不下。斗米值绢一匹。绢就是蚕丝制品,不过绢比不上绫罗绸这些高级丝织品,因为绢比较素没什么花纹,因此是丝织品中比较普通和便宜,也比较好计算价值的。又因绢的产量大,需求高,因此在南北朝起,就开始兼做货币,以弥补铜钱的货币量不足问题。在如今,甚至绢实际 上成了民间交意 中最广的货币,数量还超过铜钱。如今,一匹绢,折成开元通宝,大致是匹绢值钱五百左右的样子。匹绢五百文,这也意味着现在关中的大米价格是斗米五百文,一石米就是五贯铜钱。一斗米十升,唐朝的一斗米,约等于后世十市斤不到的样子。这等于是一斤五十文钱,这个价格绝对是不便宜。一匹绢多大?一匹绢是四丈长,宽一尺八寸,十二两重。能裁减几件衣服。“两石粟能值一石二斗大米。”柯五又说了一个换算关系。军中发赏发的是粟米,粟米就是小米,是关中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也叫谷子。关中还有比较常见的粮食则是黄米、麦子和高粱米。黄米也叫糜子,有软硬之分,硬的适合做饼,软的则适合做糕,麦子磨粉做面,高粱适合酿酒。黄黄的粟米适合煮粥,跟粟米差不多但要大点的糜子则适合做饼,糜子和粟米一样都是比米麦便宜许多,也是关中百姓主要的粮食了。这么一算,大米现在一斗值五百文,而粟米一斗才值三百文,要便宜许多。老爹前后得了十二石粟米,换成铜钱能值三十六贯钱,足足三万六千个铜钱,有两百多斤重呢。另还有一万五千铜钱赏赐,五两重的白银条。“一两银直钱一千六。”柯五告诉 了张超银铜比价,并不是一两银子值一千文钱,而是值一千六百文。金银不是货币,但朝廷会用来赏赐官员和将士,可以拿去兑换,金银稀少,固价值较高。五两银子值八千铜钱,这样钱赏就相当于两万三千钱。绢布还各赏了两匹,绢一匹值钱五百,两匹就是一千钱。布和绢的价钱差不了多少,一匹布长五丈也是宽一尺八,之间的比价是绢布五比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