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章 相言甚欢(1/2)

作者:龙竹
hp://

小说网洛俞有些无语了,本以为辰凌定是那武双全,富五车的名流才子,精通剑术,想不到他连字都认识不多少,现在有些起疑,心想他到底懂不懂治国之道?在齐国稷下宫,那么多的诸子、贤者都没有讨论出来的话题,跟他谈论,是否做无用功呢?

辰凌似乎看出了对方的疑虑,微微一笑道:“我看书比较少,大多是族内一位老者口头传述,由于他眼力不好,无法教习我写字认字,呵呵,导致我知识虽多,却很少识字。”

洛俞恍然大悟,抿嘴笑道:“原来是这样,想不到辰兄有此奇遇,呵呵,这个没问题,要不就从今日开始了,先练字,后练剑。”

辰凌也不婆婆妈妈,当即起身,说道:“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请洛弟进书房来。”

洛俞大大方方,一点也不拘谨,举手投足之间,雍容超凡,跟随辰凌走入书房内,由于书房尚未清理完,还没有罗列书架书橱以及书简等,也没有丝竹乐器点缀,除了一张桌子外,再无别无了。

辰凌命人拿来笔刀和空白竹所简,要跟洛俞一些篆字。

早期的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而其用丝帛者谓之为纸,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纸张,但丝帛太过昂贵,只有贵族才能少量使用。

根据竹简的长度也有分类,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

“辰兄想秦国小篆,还是六国古大篆?”

“有区别吗?”辰凌不知其解地问道。

洛俞凝眉道:“当然有区别了,六国古是通行于秦以外的东方六国的字,称为战国古,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金,在诸侯割据下所形成的区域性字殊体,形体很不统一,笔画草率,简体、俗体大量涌现,称为六国大篆,比如魏国有魏篆、赵国有赵篆、楚国有楚篆,秦国的则称小篆,商鞅变法之后,简化了秦国的大篆体,使字更加通俗易写,所以目前秦篆被普遍推崇起来。”

辰凌恍然明了,战国时代,诸侯国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分合,形成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和宗周、宋、卫、中山等几个小国,政治、经济、化的剧变,给字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由于诸侯割据,政治上不统一,各国对汉字形义关系理解差,便难免写错字形,以讹传讹,就形成讹变字;书写的简捷耗字应用的广泛,便导致字形书写的简化和草率,从而形成省变字;字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区间字异形现象突出,因而形成异体字;除了秦国字墨守春秋以前正统字的字形,仅在书写风格上渐趋规整匀称,向小篆过渡之外,其他六国字与春秋以前相比,字形差异很大,几乎面目全非。

辰凌虚心受教,先从魏篆起,因他生长古武世家,多少翻过古篆体,有个大概的印象,这时经过洛俞的点拨教习,很快入手,寻找关键点,借助以前的记忆和理解,起来速度非常快,逐渐掌握了魏篆的特点和规律。

半个时辰后,辰凌已认识了上百字,洛俞都是十分惊叹他的理解能力,两人边写边谈论一些话题,有的关于历史、有的关于政论、有的关于琴棋书画、天南海北,甚至西域塞外,辰凌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恰恰在这个时代很罕见,越说越让洛俞吃惊、敬佩,彼此熟悉起来。

二人愈来愈投机,不时传出笑声,那贴身小婢见小姐与辰公子相谈甚欢,识趣儿地悄悄退出书房,在大厅等候。

“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