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有备无患(1/2)

作者:何依
冯筱雨拿着办公室主任发下来的任课安排,她是一班的老师。现在分班名册还没下来,为了公平起见,将于30号分班的时候由各位一年级的老师抽签选班,现在哪些孩子会在她班上,谁都不知道。冯筱雨可以提前做的只能是看看教材了,把第一次和班里孩子见面时说些什么提前作个预设,有准备的谈话远比任何出口成章的即兴发挥要深刻和周全得多。尤其是面对刚从幼儿园游戏的大门里出来的孩子,不能讲什么意义深远的大话题,得浅显通俗。&l;/br&g;

呵呵,拿冯筱雨小说里那一套套的人生哲理可不行,那一蹦出口就四字一连的成语更没市场。再有意义和韵味,小家伙听不懂,无异于鸡同鸭讲。冯筱雨先起草了一份初次见面的谈话稿,又看了看教材。开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只用三个课时。经验告诉冯筱雨,三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起码要强化一周,上课的起码常规和要求,即便是废寝忘食搞个天昏地暗延续一周,效果也不会明显,还得分散到日后每天每课时的反复训练中。&l;/br&g;

曾经听过北京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讲了句深入冯筱雨心的话:再傻的孩子都认得娘。天天练习,日复一日,总有记住的一刻。所以当教师九年,别的没有学会,啰嗦唠叨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成了冯筱雨的习惯。去年搞的同学聚会上,冯筱雨如果拿出在学校对待学生的苦口婆心来,保管她的昔日同窗们都要大跌眼镜:当年那个目空一切有话不说第二遍言简意赅的班长堕落到哪里去了?现在怎么开口就是语重心长,活活一个臭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也算得上是个职业病吧。子年就不止一次说耳朵在受筱雨的凌迟之罪。 &l;/br&g;

从听到上课铃声准时进课堂开始,冯筱雨上网搜,自己编造,准备了一个又一个小儿歌来提醒孩子们。可往往上节课用了整整40分钟的时间来讲一个小小的要求,下节课,她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冯筱雨真有点黔驴技穷、江郎才尽的危机感。想当年刚毕业,满脑子的仁爱主义民主思想,没有这么多上课的条条框框来束缚,也从没有比较的对象,所以稀里糊涂也就教得得心应手了。&l;/br&g;

而如今,工作九年后的冯筱雨,满脑子听课习来的名师课堂的精彩画面,再对比自己课堂的狼狈不堪,越发显得底气不足了。冯筱雨深知每一节优秀课例的起码框架,课上得越久越诚惶诚恐。想当年刚上讲坛初为人师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冯筱雨,竟是居然敢没有教案就空手赤膊“上阵”讲课的,完全自信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l;/br&g;

而现在,每一节课例,恨不能提前一个星期就预先备好教案倒背如流了,纵然借冯筱雨十个胆也是不敢不备课进课堂的。特别是这几年师范生的不包分配,教师加工资喜讯后的不称职下岗,更让冯筱雨如履薄冰。她那样一个家庭,丧失了她这份唯一还算稳定妥帖的工作,冯筱雨不知道还有什么底气面对嗷嗷待哺的儿子、命运多舛的母亲以及病魔缠身的公婆。&l;/br&g;

冯筱雨很努力很努力地不去埋怨命运,一旦埋怨开个头,所有矛头最终会如回形针一样全部对准子年。同事、邻居、亲戚,无数的人会对冯筱雨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孩子雪花命,嫁给了什么样的男人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走向,注定了什么样的命运。是啊,冯筱雨那些挥金如土的同事们,本质上,她和她们一样有稳妥的工作,有将逝未逝的青春,有将老未老还算美丽的面庞,可为什么冯筱雨和她们的消费不在一个层次上?冯筱雨甚至比她们更会理财更懂节俭!原因在于有不一样的老公。&l;/br&g;

停止停止,冯筱雨迅速遏制自己疯涨的思绪,她不能这么想,子年,他已经很努力很辛苦了。冯筱雨不能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